教宗说,司铎应该质朴,不搞任何形式的两面派,不寻求自己的利益。教宗也强调,不要把自己打造成密封舱,而要做百姓的神父,尤其是穷人的神父。
教宗列举《创世纪》中若瑟的事迹说,若瑟虽然被他的哥哥们卖到埃及,後来却仍与他们重归於好。他没有把自己封闭在怨恨中,而是向修和敞开了心怀。教宗说:我想到许许多多一家人彼此疏远、互不理睬的弟兄。
教宗引用书信中的话强调人永远在与罪搏斗:「如果我们说我们没有犯过罪,我们就是拿天主当说谎者」。「如果你说你与上主相通,就该在光明中行走!切莫陷入双重生活!
教宗说,这一切都有悖於做子女的境况,有悖於我们原本的圣召,因为我们就是为此而受造的,子女的身份根植於我们的遗传基因,只是後来我们与天父的这种关系破裂了。
教宗说,初期基督徒将这希望描绘为天国的锚。让我们抓住这条锚链向天国迈进,走向那使我们喜乐的希望。基督徒是喜乐的男女,是内心怀着喜乐的男女。没有不快乐的基督徒!
教宗说,法学士们对法律的解释过於理论化,成了是非监别学。我们可以说,他们的法律没有灵魂,即天主给予我们的爱。因此,主耶稣引用《旧约》说:法律中哪条诫命是最大?你应全心,全灵,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
不料,突然父亲看了一眼手表,收起笑容,对孩子正色地说:亲爱的,你看看手表,现在已经是四点十二分了,按照规定只能钓到四点整,因此我们必须将这条鱼放回河里去。
教宗评述这段福音说,耶稣在十字架上向我们表明天主的救恩能抵达任何处境的任何一个人,即使他的处境最为阴暗和痛苦。
对於这些缺乏食物和水的人民,尤其是深受其害的儿童,教宗说:抽象地谈论贫穷不会令我们有所震憾,只会令我们思索,令我们痛惜;我们只有亲眼看到在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个儿童身上的贫穷状况,我们才会被震撼!
教宗说:我们应该这样省思:我站在耶稣前的那一天会是怎样的?祂必会问我用祂赐给我的塔冷通做了哪些事;祂必会询问在祂撒种的时候,我的心灵如何:是路边,还是荆棘丛,一如撒种比喻中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