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上主,请让我喜欢生命中的一切,让我不再抱怨生活。 上主说:我给你生命,为此,你可以享受一切。 我说:上主,请帮助我去爱别人,如同别人爱我一样。 上主笑着说:呵呵,你终于有了想法。
他在信里说:「我们的年轻人都在抱怨:礼仪死气沉沉,不能鼓舞人心。如果我们自己对天主没有热火,又怎能让他们的心燃烧?」
圣言让我们明显地感到:口中的话语在改变:原来抱怨与责骂人的口可以发出欣赏赞美言词。神态在改变:原来紧绷着的“战斗脸”,可以展现和蔼、满足的笑容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抱怨、牢骚时常会有,而真正能够像“垃圾桶”一样将其收敛起来的,却是极少。
在谈到修女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时,他动情地说:“如果谁抱怨工资低、待遇不好,去看看服务残障儿童的修女们吧,那么谁也不会有怨言了。”
在与她的交谈中,她一点也不为自己的病苦忧虑、抱怨,最让她担心的却是在她离世时的祈祷陪伴。信德的榜样与力量就在生活中,就在这些最普通、最平凡的人身上。
即便在如此悲惨的状况中,我从未看见一个人在抱怨。他们都希望把国家恢复到战前的状态,重新恢复他们的尊严,重享和平。一如教宗方济各所说的:和平就是一切,战争一无是处。
当她后来在给人讲课的时候,如此说:我真的好惭愧,自己竟然浪费了好几个小时去抱怨、去愤怒,而没有想到用这些时间去祈祷……今天,我同样在路边等车,公交迟迟不来。
有一天,她在来访的朋友面前抱怨,指责邻居的不是。她指着窗口说:你看,他们晾晒的衣服、床单,全都有污渍,洗也洗得不净。朋友看着窗口,回头答说:他们的衣裳没有问题,你见到的污点,其实在你的玻璃窗上。
基督教领袖抱怨说:「不宽容和怀疑正在造成公共秩序的问题。每天牧师都被殴打和使到祈祷中断。不幸的是,这一切都发生在世俗印度,基督徒是二等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