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奉献精神不足弥撒献仪好像成了交换,要让神父在弥撒中必需念出意向或亡者的圣名才能感到心里的平衡,而在求弥撒外,对公益事业捐献有限。即使对于盖教堂建圣殿,教友的心火和奉献精神大不如八十年代。
我手头有份资料,里面提到,在1998年接受洗礼的1800万教徒中,800万在南非,超过300万在非洲,近300万在亚洲---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占了当年入教人数的3/4强。
(创3:5)。一些灵修作家特别注重描述骄傲在日常生活中的后果,说明骄傲如何破坏人际关系,指出这种毛病如何毒害所有人本该有的团结合一的弟兄情义。这里有一长串的症候表明人有骄傲的毛病。
然而,3世纪末至5世纪初的基督宗教丧葬艺术却描绘了女性在教导和传道方面的活动。无论是基督徒还是异教徒的罗马人,石棺都不仅仅是一个尸体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意义的纪念物。
圣保禄在致罗马人书(罗16:3)里说:“请问候普黎斯加和阿桂拉,他们是我在耶稣基督内的助手;他们为救我,置自己的颈项于度外;不但我应感激他们,而且外邦人的众教会也应感谢他们。
耶稣在生命中多次体会过这种感觉(参谷3:5):他从不以恶报恶,但在他的灵魂中,他感受到这种情感,在圣殿的商人事件中,他采取了一次有力而先知性的行动,这不是出于愤怒,而是出于对主的殿的热爱(参玛21:12
问3:亚巴郎如何遵守天主的命令对待新生的依撒格?答:亚巴郎在依撒格出生第八天,按照天主的吩咐,为他行了割损(割礼),作为盟约的记号。问4:撒辣在依撒格出生时说了什么?
(九3)他劝告那些居住在熙雍的人用歌声前来迎接祂:「你们应欢呼高唱!」
[3]纪念她1873年1月2日在亚朗松诞生150周年,以及她列真福一百周年,有助于我们深入领会她的精神内涵。
(若3:16)一、福音背景:十字架,是爱的高举,不是羞辱的标记今天的福音,是我们信仰的核心之一,也是圣经中最常被引用的一句话:“天主这样爱了世人……”我们庆祝的是“光荣的十字圣架”,这是一个看似矛盾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