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棚户区比市内社区更能体现关怀互助,也许在贫民区更容易看到吸毒的情况,但这只是因为其它社区遮掩得比较完好,在使用毒品时戴上了白手套。
以下提出一些例子,如在主日弥撒时,教堂一般人比较多,当看见有教友在寻找座位时,我们应腾出空间让他们可以坐下来参与弥撒,总比视若无睹做得好。
教宗解释道:技术比科学更能使人掌握一种异乎寻常且不断增长的能力。
2012年9月,梅庄镇横溪村成立教会祈祷所,祈祷所是在一个教友家里,空间比较小,举行弥撒时比较拥挤,教友约一百人左右。主日天,稳定来祈祷和参与弥撒的教友在三四十人左右。
此前,夏主教讲道时分享有关沙士的一篇文章,当时的医护人员因为担心传染家人而在宿舍留宿,但一位医护人员的太太则希望丈夫能每天回家,除了能确保他每天平安外,更因为她相信自己与丈夫的爱能帮助他。
而我们应该努力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因为今天比以往更需要新一代的基督徒热情投身于政治和社会领域。青年要成为「行动中的默观者」,懂得将祈祷与爱德善工相结合。在这方面,新的平信徒运动能提供莫大的协助。
安杰洛•图尔克教授又表示:“非洲除了上述那些问题和悲哀外,它还是有不少价值值得挽救和珍惜,这些价值对进步的国家也有利:比方人的价值。
「我们与正教会的关系,比基督教更紧密,因为正教会始终是天主教会的姊妹教会。」正教会产生于公元一零五四年,当时东西方教会在礼仪与神职等方面发生重大分裂。这些分歧在今天依然存在。
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更需要关爱。”修会自一九九九年起照顾此类老人,是她们对爱滋病者服务的部分工作。因为她们发现,一些病人死后,他们的父母处境可怜。目前,约有五十位老人由修女照顾,大多是佛教徒。
可是我们往往迟到并远远落后于社会,比较早的圣堂也是在12月二十几号后才准备“刮圣诞风”!甚至更晚。我们“迟缓”的行动与社会“积极主动”不是形成鲜明的对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