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堂咏”之后,主祭站在其座位前,与全体会众一起划十字圣号。然后,主祭向共聚一堂的会众致候,宣示主亲临于他们之间。主祭的致候及会众的回应,彰显出教会团聚的奥迹。
这旨意就成了祂的日用粮(参阅:若四:34),甚至在祂人生最困难的时刻,祂来到革责玛尼的时候,耶稣仍选择照天父的意愿,而不是照祂自己的意愿,16成就了“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8)。
面对这些误解和伤害,我很不舒服,然而我在深度的祈祷中,被十字架上的耶稣的宽恕行为所感动,所安慰,为了效法耶稣,最终我选择了理解和宽恕。对于这些师傅们,我离开了他们,我绝不会在这件事上推波助澜。
(若望福音20:17)伯多禄曾写:「他藉这神魂,曾去给那些在狱中的灵魂宣讲过」(伯多禄前书3:19)中世纪戏曲刻画了基督在十字架上钉死和复活之间的三天中帶领攻击灵薄狱,并且胜利,释放正义的灵魂,护航他们入天堂
《十字苦路》不是一种忧伤的敬礼。圣施礼华曾多次教训人说,基督徒的喜悦扎根处正是十字架。如果基督的苦难是痛苦之路,那么,它也是引我们得到必定胜利和充满希望的途径。
她说:“修会派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在初学时期就培训我们任何事情都不是‘我要怎么着……’耶稣听命至死,死在十字架上,耶稣身为天主子还听命于人,我一卑微之人更无不听命之理。”
耶稣“虽具有天主的形体,并没有以自己与天主同等,为应当把持不舍的,却使自己空虚,取了奴仆的形体,与人相似,形状也一见如人;祂贬抑自己,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2:6-8)——天主的自“贱”。
天国也是从一个诞生在马槽里的“小”孩开始,祂弱到需要人照顾,而且四处逃难,浪迹天涯,最终孤零零的一个人死在十字架上,圣咏这样描述祂:“至于我,成了微虫,失掉了人形……凡看见我的人都戏笑我”(咏22:7-
一、先划十字圣号,二、然后领念以下祷词:开端祷词仁慈的天父,在这一年的开始,春临大地、万象更新之际,我们愿意献上我们的赞颂与祈祷,求祢降福我们全家,使我们在未来的一年中,能以一种新的精神,面对生活的挑战
耶稣给我们的彼此相爱的命令充满挑战性,看十字架上的耶稣,看历代殉道圣人,就知道这个爱不会让我们收获人性上的舒适与满足,却是要经历痛苦与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