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桑峪教友,有一大部分人弃家投奔教会在杨家坪办的苦修会去避难。中央宛平县委县政府要求村不离村,户不离户,就地展开抗日斗争。并动员百姓为在髽髻山作战的国军将士送粮运水,送弹药,救助伤员。
当时,所剩3名组员之一的吴汀书教友对姚毓华老师说:“人们都走了,我看咱们圣经小组也办不下去了,干脆解散算了。”
关于小剧团的建设,赵梅和邓海燕表示:希望以开放的态度办剧团,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
就在这时,有一教友告诉他,这里办有定期的慕道班,是了解信仰认识天主的一个捷径。此时,对信仰如饥似渴的解玉东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半年多的学习过去后,虽然他对有些道理不甚理解,但他从始至终从未落过一节课。
垣曲政协主席、副主席、统战部长、副县长、党史办主任、宗教局局长、长直乡书记、乡长等人出席参加。还有来自运城、新绛、汾城等堂区的200多位教友及众多教外人士参与活动。
当时在职教师不允许兼职,家庭也需要经济运转,然而一心热爱教会,关心神职人员的他,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办理了退休,满怀奉献精神,踏上了修院讲台,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主的葡萄园。
举办座谈会,出墙报、办小报、发传单,大大激发了广大回族青年的爱国热情。出版《回声》杂志,积极宣传抗战。之后又在兰州、榆中成立了中国回民抗日救国会甘肃分会和甘肃回民教育促进会榆中分会。
我的妻子也积极地参与娱乐公司的运作,我们安排活动,为人们提供娱乐,办派对及一些能让人感到真正喜悦和有趣的聚会。我之所以有这个念头是因为我意识到在内罗毕健康而有益的娱乐实在很有限。
然而现实必竟是残酷的,我坚持不到一学期,两腿实在迈不动了,不得不办理了休学手续。
办备修院的时候,一没钱,二没人,三没教室,四没教师,可以说一无所有,但是主教深知没有修院就没有教区的未来,所以他对此无比坚决:砸锅卖铁也要办修院。于是,在破旧的二层楼里,开始了艰难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