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她的性格就皮实到不在意别人的言语态度呢?绝对不是!她是一个心理极其细腻多情敏感而自尊的姑娘。之所以这样,她说是为了承行主旨,委顺主命,为了自己的成全成圣,她绝不做半截子圣人。
我庆幸自己在“重读”中学到的道理比别人更多,理解得更深,同时也修炼了自己忍耐的毅力,我把这些视为天主的礼物,但同时我必须承认,我不幸的看到更多的慕道者由于种种原因没能熬过这漫长的慕道期,成了丢失的羔羊(
痛恶的本能,向善的天性催促着有良知的人们做着内心的反省,感召那些人前来聆听这与别人教训方式不同的“先知”的正义教诲:“贫穷者是有福的,哀痛者是有福的,缔造和平者是有福的,追求正义者是有福的……”这与世俗格格不入的
所以我不求妈妈给我买华丽的衣服,只穿姐姐穿小或别人送给我的。还尽我所能地帮妈妈做家务,看到别的孩子都穿了耳洞我一点也不羡慕,因为耶稣爱我,耶稣和我在一起。儿时的我好幼稚,但我喜欢那种幼稚。
两位母亲相遇都深为感动……作为新时代的修女,能在这普通的工作中,给别人带来一份欢乐,除去一份痛苦,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这份喜乐?
对别人的理解是所有关爱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与合作的基础。有些人进而认为,它是理解宇宙奥秘的重要途径。有一位著名作家曾经说过:“上主有两个住所,一个在天上,另一个在一个慈善慷慨的人心中。”
一旦我们不再讲正义,便觉察不到“非分”,于是白白接受施恩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于是,指责别人不尽人意地给予,便也冠冕堂皇了。圣经中,耶稣所讲的雇工的比喻就批评了这种心态。
:神父你看,就说我吧,六十多岁了,身体一直很健康,从来没有得过病,没有打过针吃过药;你看我的老伴,在床上瘫了三十多年,从来没有抱怨过天主、抱怨过人,一直默默地忍受,一有时间就祈祷,念玫瑰经,为自己、为别人
当子女在餐桌上沉迷於电脑或手机,不在意别人说什麽时,这将不再是一个家庭,而是一间旅馆。我们应该设法恢复家庭的欢乐,在吃饭时互相倾诉与聆听。
他还就如何善度此圣年作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参加一次朝圣旅程,不要判断人或给人定罪,而要看到别人的优点,把安慰和关怀带给那些在今日世界中受苦及生活不稳定的人、被剥夺了尊严的弟兄姐妹,重新接近修和圣事,发现生命的意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