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在耶稣面前,心中真实的情感、真正的态度显露出来。这是一份恩宠,因此圣奥斯定害怕耶稣经过时,没能察觉到祂。」接着,教宗回到当天的福音。他指出,耶稣经过瞎子身边,治愈了他。
为了在不同文化、种族和语言的团体里找到天主,即使是在同一根源、血缘和命运的团体里,也需要走出谴责与傲慢的态度,促进不断宽容并为他人服务的态度,尤其是要服务最弱小者。
教宗也描述了比喻中两位主角不同的内心态度:税吏“恳求宽恕”,法利塞人“深信自己一切都合乎要求”,将自己置于核心位置,开始赞美自己而鄙视他人。教宗指出,这是灵性上的骄傲,它带来的是崇拜自己而删除天主。
最后,克尼基尔蒙席敦促学员们在告解厅中应有教宗方济各所指出并反复重申的态度,就是与上主的态度相同:“没有恐吓,而是温柔地呼唤,给予信任”,从而邀请“改变我们的生活”。(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问:若望保禄二世教宗过世后的九年内,某些人对这位教宗的态度是否令您印象深刻? 答: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提及沃伊蒂瓦教宗时把他当作活人的执着。
在历史中,天主对祂子民的亲近,被我们自私、试图控制恩宠、将其变为商品的态度所背叛。
教宗勉励基督徒决不可培养仇恨情绪,而应给自己时间去发现在自己身上蒙受天主喜爱的情绪和态度。人是否能以天主行事的方式面对困难境遇呢?教宗对此作出肯定表示。
最后他以温和的口气对我说:我们财务人员是来服侍大家的,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谦卑的态度。
这是今天清晨弥撒圣祭讲道中,教宗方济各结合读经和福音阐述的核心内容,指出了"面对冲突、艰难局势下可能有的四种态度"--行动迟缓、留恋、害怕、求助于上主和神圣的恩宠。
教宗在开幕致词上提出三个圣经的图像,勉励家庭牧灵工作能顾及所有家庭,常怀怜悯的态度,重视年长者的见证。教宗提出的第一个圣经图像取自《出谷纪》,天主对梅瑟说:「将你脚上的鞋脱下,因为你所站的地方是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