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天主教徒可按福音精神,以:福传、祈祷、感恩祭(圣体-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应之,可为已亡祖先,尤其他们中的外教先人诵经祈祷献弥撒。
我们讲话的语气如果坚定,别人就可以感受到我们内在的喜乐。阐述信仰的真理,问题不在于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而在于如何在喜乐中教导:越能怀着喜乐教导,越能受到听信。
教宗先站着带领全场的信友作十字圣号,然后由一位蒙席诵读一段圣经,接着教宗便开始讲话。教宗开始讲话时便告诉在场的信友,他今天要谈的是他日前牧灵访问奥地利的感想。
今日的基督徒蒙召祈求合一的恩宠,遏止「那分裂、战争和嫉妒的精神」渗透到他们中间。当天弥撒的福音记载,耶稣在受难前夕为众人向天父祈求合一。
教宗说:确实,国际学生以他们所受的知识、文化与精神培育,有能力成为一个更人性化世界的创造者及主人翁。教宗指出:缺乏适当的教育,以及社会与政治上的紧张情势,造成大量的移民现象,国际学生的数量也在增加。
继2008年和2009年连续遭到暴力迫害之后,印度奥里萨邦基督信仰教会继续本着无私奉献和爱德精神开展其传教及社会活动。
他们不慕名利,不求地位,而是甘愿牺牲自己,一心一意往“低处走”,这就是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精神: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众人的赎价。
在他看来,有必要通过「爱、服务和作为施予者」来运作,并在「精神、社会和教会」中恢复传教的承诺。
根据若望福音的记载,耶稣亦透过一个意义深长的行动──为门徒洗脚,来指出他为众门徒之间相处之道所带来的崭新精神,一反惯常的上尊下卑的逻辑。耶稣的这句话提醒了我们基督徒,我们对每个人都负有一份爱的债务。
祂讲话有权威、治愈人的各种疾病、指出罪恶对人的伤害、驱逐害人的魔鬼、复活死亡的人……世界的时间以祂的诞生为分水岭,祂是新公元的开始;绝大多数的世人以自由地信仰祂为荣,因为祂赐给了人天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