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深切怀念章开沅教授
2021-05-31

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20世纪,除此以外,冷战以后,局部战争还是持续不断。科技本来是个好东西,科技为人类带来很大的富足,但是也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灾害,最重要的是,科技掌握在谁的手里?用什么目的来使用科技?

读《近代河北乡村天主教会研究》感言
2014-04-04

20世纪80年代之后,学术界对天主教的研究渐趋活跃。发表和出版了大批论著。

廿四顷地天主教堂的钟声
2014-06-11

20世纪初期,廿四顷地的教务发展迅猛。作为蒙古教区的西部重镇,它起着一个中转站的作用,将教义向周边各地扩散开来。廿四顷地天主教堂气势雄伟,建筑群高大壮美,教友人数庞大,享有盛誉。

白岩松:寻找信仰是中国最大的命题
2015-01-19

20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信仰危机,不过白岩松谈到,信仰危机指的是对内心的挑战,而现在我们真的要寻找属于中国人的信仰,它不一定是宗教,但应该是把中国人被摧毁掉的信仰链条重新接上。

文明对话中的宗教因素
2012-02-23

④另一方面,伊斯兰与西方的冲突,其根源一开始就被设定为是宗教文化的差异:造成这一发展中的冲突模式的原因,不在于诸如12世纪的基督教狂热(指的是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和20世纪的穆斯林原教旨主义这些暂时的现象

读《近代河北乡村天主教会研究》有感
2014-06-13

20世纪80年代之后,学术界对天主教的研究渐趋活跃。发表和出版了大批论著。

构建积极的祈祷生活(二)
2014-06-24

20世纪圣母之家的创办者,加大利纳·多尔蒂CatherineDoherty语录)梦想从祈祷开始玛窦·巴奈特(MatthewBarnett)发现了祈祷的力量,同时转化了服务与被服务的人

中国天主教三所大学之一———辅仁大学
2006-04-05

辅大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一所重要高等学府,辅仁的学术出版事业,无疑刺激了学术研究的发展。辅仁从国学教育、国学研究到成果的出版,形成了一个合理的体系,它的持续的努力奠定了辅仁在国学领域的地位。

清明节:从清明节祭祖看宗教本土化及相互影响
2016-04-05

台湾嘉义市圣若瑟堂的列祖列宗之灵位(摄影:韩保禄)事实上,近代华人天主教神长教友真正开始祭祖始自20世纪70年代。

特稿:携手同行 共筑未来
2016-09-01

过去(部分)和现在的“信德”编辑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教会好像阳春的河床,冰层渐渐消融——严冬终于慢慢过去了,教会的春天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