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论述《爱的喜乐》劝谕的书籍即将问世,书名为《教宗方济各、家庭与离婚:维护真理与慈悲》(PopeFrancis,thefamilyanddivorce.InDefenseofTruthandMercy
有一位阿姨是90多岁的老教友,外甥是教友,在美国生活,其女儿也在美国,现在特地回国照顾妈妈,没领洗,但熟读圣经。
神父的讲道简明却发人深醒,指出了人性中的弱点,生活中人们的通病,无疑给每一位教友敲响了警钟,陆神父邀请大家在弥撒中为神父们祈祷,特别要为老神父祈祷,有老神父的见证,我们在追随主的道路上不会孤单。
教宗解释道:“耶稣以这行动表达出祂的权能,并不是以惊人的方式,而是以在天大父对祂疲倦和有需要的子女们的慷慨与慈悲的爱之方式来表达。”教宗说耶稣处身于人民的生活中,祂了解我们的软弱与限度。
她将这种生活型态与梵二大公会议对教会的定义相连结,即“教会是与天主亲密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记号和工具”(《教会宪章》1号)。
基本上,这个希望的来源在于认识天主,在于发现他作为良善慈悲父亲的心肠。
教宗请有时感到受困难、缺乏资源、忽视的压迫的古巴的教友们,更新他们来自福音的真动力,宣讲教义,提醒人们教会愿意促进人性尊严,幷散播了解、慈悲、修好的种子。
尽管宽恕是与基督生活的一个重要幅度,但它却不完全是人类的天性。在希伯来圣经中,慈悲,也就是以善报恶的能力,正是天主区别于我们的特征:“我的道路不是你们的道路”(依55:6-9)。
热心的台湾教友介绍,这里的修女终生不能踏出修院的大门,要在隐修院里度完全奉献的生活,以祈祷和工作来侍奉天主。我之前曾经了解过隐修女们的生活,她们不与外界直接见面接触。
是为了遵循耶稣基督的福音生活呢,还是为了属于他的教会?那种将这两者分割开来的倾向在今天并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