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们在新加坡生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我永不能忘怀的事情!一个年轻的中国妈妈,离异后变卖了所有财产,花了大笔的中介费,和孩子来到新加坡生活,儿子就读于当地的政府小学。
年轻的修生,希望你能铭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多一份耕耘,多一份收获”的经验教训,忍受拼搏的劳苦,攀登的艰辛,不断倾付心血汗水,常燃爱主爱人心火,竭力克服人生旅途及奉献生活所能遇到的困难阻逆,不断充实自己
一直生活在衣食无忧中的我们,可能无法想象出灾民那种凄惨的处境:房屋倒塌、家产流失、田地荒芜……许多贫穷的家庭,因此雪上加霜,生活几乎陷入绝境;许多富有的家庭也因此走向了贫穷,体验着人生的另一番滋味:灾难以及它所带来的伤痛
老伴从小生活在农村,一直到七十年代,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农村普遍十分穷,我们临县更穷,普遍饿死人,吃尽苦头。在那种苦难的情况下,她对父母十分孝敬,有点可口的总是给老人吃。
耶稣提早行圣迹,不是因帮助邻人躲避战乱,不是为救助乞丐脱离饥渴,而是在一场欢庆的婚宴上,天主喜欢他的子女欢乐愉快的生活,天主喜欢锦上添花。在物欲横流、情感淡漠的今天,这为我是多大的安慰呢。
愿你的国来临,乃是主耶稣亲授祈祷词(天主经)中的一句,我们每天都会反复诵念,但是否能够口诵心维,彻悟其中奥义并兑现在自己的生活中,那就值得每一个人认真反省与思考。
圣座特别关心的是中国的天主教信友们能够在教会内以积极的方式活出他们的信仰生活,与此同时,也成为好的公民,为整个中国社会的和谐做出贡献。
教宗表示,诸圣节不只纪念已被册封的圣人,也纪念「众多在默默无闻的生活中圆满实践信德与爱的基督徒」。
亲爱修生们,你们不要害怕直言不讳,也不要害怕面对你们生活的现实。你们应清澈透明,勇於向他人,尤其是你们的培育导师吐露实情,免於形式主义和教权主义的诱惑,它们常是双重生活的根源。
雪芬老师心地善良,有一颗慈悲怜悯之心,对偏远地区的神父、修女和教友,建圣堂或购买教堂设施,或某人陷入困境,她都会毫不犹豫出手相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