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美的教堂主要还是传教士们留下来的,新的成为典范令人赞叹的教堂还不多。就是现有的教堂,我们也没有充分地加以利用。大部分教堂出来主日崇拜和平时固定聚会外,大部分时间都空闲着。
从唐朝的聂斯多略到元朝的孟高维诺,从明末的利玛窦神父到新中国时代的一批批传教士与国籍神长,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为教会的生存发展所走过的艰辛历程。这些珍贵的历史经验非常值得我们今日借鉴学习。
就中国而言,除部分传教士之外的欧洲人其实尚无法从中国内陆获取实际利益和形成切实感受,他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中国沿海。
在他们当中许多圣职人员和传教士,身为牧者,留在羊群身边支持他们,特别是在武装冲突时,不在意危险和艰难。
关于中国的教堂建筑,传统上都倾向于哥特式,我觉得我们应该融入更多的中国建筑风格,传教士来中国后,他们就建了很多中西结合的教堂。
三百年前,这里已是著名的教会重镇,是清朝禁教时期教会著名的避难地,后来更成为蒙古教区主教府所在地,塞外广袤的土地都是它的牧场,来自比利时的圣母圣心会的传教士们在这里播撒下福音的种子。
看到很多地方教会福传工作的止步不前甚至倒退,看到那么多教友在世俗中堕落,白万庆常常跪在圣体前痛哭,并对耶稣说:主啊,为什么以前的外国传教士不会说中国话,到了中国却能传的中国人信了教,而我们现在的中国人,
纵观教会史,一个地方教会的诞生大都是由传教士将福音带到该地,另外一种情况是因平信徒接受信仰后,遂将福音带到自己的家乡祖国或其新居住地。
有两位传教士在世间时,都很努力工作,都一样受到信友的称赞,但他们的灵一个进了天堂,一个却下了地狱。
天主教的普世特征与中国传统的君权高于宗教势力的张力曾使初到中国的传教士备受困惑和煎熬,这时候,双方彼此释放善意和宽容便显得最为关键,它曾是现代政教制度之前的中国天主教的真实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