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肋撒修女领洗姓名叫阿格蕾丝,1910年生于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斯科普里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成为修女。她用毕生的精力从事帮助穷人和病人的慈善事业,并获得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
五年前那里举行了新慕道团体创始人埃尔南德斯(CarmenHernández)女士的葬礼,如今除了为她的辞世感到悲痛以外,还多了一份感恩和喜乐的心情。
参加这次学习班的成员有教区的修士、耶稣圣心传教女修会修女、玛利亚方济传教修女会修女、德兰会修女、道明会修女、中华圣母会修女、圣母献堂会修女及周至教区备修生等,近90位学员参加了这次培训。
印度政府将设立一个取名“加尔各答德肋撒修女奖“的奖项,来表扬在社会工作上有杰出表现的人士。印度政府是应该国天主教会的神长们的请求而有这个计划的。
望德不是乐观主义,而是望德是热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显扬。教宗方济各10月29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讲道中如此表示。
义德之镜是圣母德叙祷文中赞颂圣母的一句经典祷词,热心的教友几乎天天都在诵念,对于圣母而言,义德之镜也确实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我们要以圣托马斯·默尔和斐理伯内利为榜样,怀着希望前行并培养健康的幽默感。教宗说,“我们为近人做的第一个爱德举动,是给他一张平静和带有微笑的面容。
我们做人要修炼美德,圣母为我们立了极好的德表。圣母的第一美德是服从。无条件服从天主的圣意,听从天主的命。
斐理伯内利於1515年7月21日出生在佛罗伦萨,年少时来到罗马,展开他对赤贫者的卓越爱德服务。这位圣人总是喜乐热忱、自动自发,他的使徒工作因此声名远播。
教宗的要理讲授继续基督徒希望的主题,当天他引用圣保禄宗徒在《罗马人书》中论及的坚忍与安慰,阐明希望体现在关怀弱小者的行动上。以下是教宗方济各要理讲授的全文: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