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圣经学、教父学等方面的讲授与研究已得到普世教会不少学者的认同。这决不仅仅局限于她外在的美与天资:袅袅婷婷的东方淑女,文思敏捷的才女,更赞赏这位当代华人天主教修女所具有东方智慧的神学思想及灵修。
然而事实上从我在大学时期因为研究存在主义而对西方人文意识的基础——基督文化有所认识,尼采使我感到有必要了解他批判的到底是什么,雅斯贝尔斯使我体会到一个作家在基督宗教的遗产中可以有多么自由
我在拙著《神拳义和团的真面目》的前言中写道:过去我对义和团从未做过研究,在论著中涉及这个问题时,总是人云亦云,不作他想。
自从他对圣经产生兴趣后,又开始修读圣经学,全身心地投入圣经学研究之中。作为本堂神父,刘炎新神父从始至今都理解支持本堂区有志有为的青年教友们的进修学习。
他在书中写到:这位革命领导人对西方的社会和政治生活的优劣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
灵修生活”有不同的名字,比如“虔敬圣活”、“超性生活”、“神修生活”等,而最普遍、最能突出其特点的名字是“克修或苦修”——其希腊原文的基本意思是获致技能的运动、锻炼、尤其指体育方面的本领;后来引伸到哲学研究和德操方面
神学家拉辛格将之视为隐喻:它揭示了一种神学与神学讨论所处的压抑性现实,也揭示了一种突破某种既定的思维与讲论模式的孱弱无力----神学家不能使人们意识到神学研究内容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严肃层面。
我们在了解司铎过程中的回应 罗杰斯对人们如何彼此沟通做了重要研究,发现在沟通过程中,人们用五种方式传递信息:(1)评价式响应——建议;(2)解释型回应——分析;(3)支持式回应——确保安心;(4)调查式响应
尽管,这种求同在理论上仍有着明显的不足,在文化上也有着困境,在上面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这点。但这样的取向是正确的。可以这样说,利玛窦是中两文化之间求融和,求同存异的先驱。
一位美国新教神学家研究教会发展时指出:未来的教会将是基督教模式上的天主教。也就是本质上是天主教,而外在表达形式上将是基督新教的主动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