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喻中我们看到,这位父亲其实很可怜,两个孩子都表达了不同程度的不孝:小儿子在父亲还活著时就强行要求分家产,并选择离家出走;大儿子“人在曹营心在汉”,对父亲的爱冷漠无知,满心抱怨。
答:司祭要穿上圣洁的亚麻衣服,把祭坛上的灰烬收好,先倒在祭坛旁边,再换上普通衣服,把灰运到营外的清洁地(肋6:3-4)。这表示对圣物的尊重,也教导信友对礼仪的虔敬态度。
三、梅瑟的愤怒与毁约版问8:梅瑟回到营中时,看见了什么?答:他看见百姓围绕金牛犊跳舞歌唱,陷于偶像崇拜的狂欢(参出32:19)。问9:他如何表达对这一罪行的愤怒?
事实上,所有在基督内生活的信徒都应不断成长。正如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13年2月6日的例行公开接见活动结束时所劝勉的:愿你们的神恩在基督的爱和人类对基督的爱中不断成长、不断深化。愿上主陪伴你们。
教宗表示,孝爱若使我们在与天主的共融中成长,那么它也能帮助我们将这爱倾注在每日所遇见的人身上,将他们视为弟兄。可见,我们行动是受孝爱之情的驱使,而非出于造作的怜悯。教宗说:我为何说不是造作的怜悯?
在物质主义的唆使下,无信仰主义和享乐主义不断地影响着信仰的成长,更影响着我们的整个教会。为什么奉了很多年教的老教友,信仰不仅没有更新和长进,反而后退了呢?值得我们深思。
福音的喜乐在小组内洋溢起来,主的恩典也降到小组每个成员的身上;每每聚会分享宣讲人们的脸上充满了喜乐满怀的氛围;因为圣神来了;圣神已降在这小小的团契;每个成员的心里;一起宣讲;一起歌唱;一起祈祷;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鲍思高神父是我们的楷模,他能够被青年完全接受,因为他怀着爱,怀着热情,但他也作出了具体的基督徒见证,为青年指出人性成长和美好未来的正确道路,给予他们希望。问:您对2015年有何期望?
其实,秀儿非常羡慕那些在老教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在父母信仰的培育下成长,父母把最可贵的给了他们。
罗莎修女娓娓道来,说院里残障儿童大宝、二宝的故事,说残障孩子们坚韧的意志、纯洁的心灵,说他们的成长,他们学习的各种生活技术和艺术技能,还分享了在主内人生而平等、人性的尊严,在主内,残障人士所受的苦其实就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