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点30分,在悲怆的乐声中,祭台上的帷幕缓缓拉开,映入眼帘的是的熟知熟悉又伤痛伤悲的一幕:红色的基座上,竖立着一个巨大的木制十字架,至尊至贵、可亲可敬的主耶稣头戴茨冠、衣服被剥、双手足被钉,伤痕累累、血迹斑斑被悬于十字架上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可能举行宗教改革大公纪念活动,这项活动不是仅仅出於实用主义的目的,而在於相信基督被钉十字架并复活的层面上也具有深刻意义。现在,我们正努力研究一个首要的大公问题,有关教会性质的问题。
他在被叛、被捉、被钉十字架前,先在革责马尼庄园向天父祈祷。教宗在这山谷举行弥撒时,将和信友们一同回忆主耶稣基督的苦难。岳厄尔先知说:“天主将万民聚合在这里审判他们。”
最让我们效法的是,他还在十字架上替打他钉他的恶人求天主宽恕。与耶稣相比,我们受点委屈算得了什么?委屈是立功劳的好机会,好好忍耐吧。”
圣人们接受了这一(条件)十分严格的邀请,谦逊地服从被钉十字架死而复活的基督。他们的完美,就人的逻辑而言是根本无法理解的,要求不能将自我放在中心,而是选择按照福音的教导逆(社会潮)流生活”。
整个过程庄严肃穆,教友们深感主耶稣为人被钉十字架的苦痛,不少人都流下了感恩的泪水,有的人都忍不住哭出了声。
枢机说,如同所有圣人,真福波罗向我们证实“拥抱被钉十字架上的耶稣是光明、和平与内心最快乐之源泉”,尽管十字架的语言能够产生恐惧并带来艰辛,对信友也同样很艰难。
更有甚者,我们基督徒经历痛苦时,与被钉十字架的耶稣相结合:我们紧紧抓住祂,以天主圣爱填满痛苦,把痛苦化为力量来抵抗并战胜那仍在人间肆虐的自私自利。
教宗指出,爱和感到被天主所爱激励我们渴望“心中有他人”,而我们在四旬期默想的基督苦难正是服务使命的“泉源”:那被钉十字架的基督生活在穷人、受排斥者和饥饿的人当中。
在加尔瓦略山上,被钉十字架的耶稣把祂的母亲托付给祂钟爱的门徒。于是,圣母玛利亚也与教会的全体成员建立了母子关系。教宗表示,「从那一刻起,我们大家聚集在她的斗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