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门徒在途中一直在谈论刚刚经历的事,而且心中充满怨言,甚至不停地抱怨。教宗强调说,越是抱怨,就越自我封闭,他们的视野狭窄,眼前只有一堵墙。在寄予巨大希望后,他们认为以前所相信的全部都失败了。
在这里指的是人们事奉金钱或俗世忧虑,没有事奉天主圣言。这里也有时间的意义,因为耶稣的比喻多少建立在时间基础上。他说你们不要忧虑明天,忧虑明天做什么。耶稣所讲的撒种比喻也以时间为基础。
父母亲经常到教堂善领圣事,在家总是捧着经书念经。就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仍然捧着经书,戴着老花眼镜,手拿放大镜看。不认识的字也经常问子女,问后怕忘记了,还在边上注上同音字,便于记忆。
宗座礼仪圣事部部长阿林泽枢机谈到:四旬期是为复活节做准备的时期由于我们今年举行圣体年,在强调告解圣事的同时,也强调忏悔的德行。我们承认自己是罪人,需要悔罪,需要告解并经由神父获得天主对我们的宽恕。
所以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关系莫过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是上主赐给我们的礼物,这种关系是圣事和血缘构成家庭共爱之基础。要以圣家三口为榜样,使我们在家庭中有不同角色付出,接受不同的爱。
因而,耶稣通过圣事把他自己给了独身者,独身也是一个双边的彼此之间爱的给予和接受。
年初时,北京南堂冯国新神父在弥撒中讲道时说:“有人说看不见奇迹,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奇迹中,那些我们认为做不到、想不到的事而得到了,就是天主给我们的奇迹。”我听了冯神父的这句话,暗暗记住。
祂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也能藉由种种负面的经验做出同样的事,因为耶稣是主。」教宗接着提到埃马努埃尔「当年亲眼目睹同伴遭受严刑拷打、被杀害的痛苦。
教宗答道,这将有赖天主的力量,因为基督徒是天主藉圣洗圣事所赐的盐;如果基督徒在发光与给予中不停地奉献自己,他将不断获得恩赐,永不枯竭。这就是第一篇读经中发生在匝尔法特寡妇身上的事。
基督徒为活出新生命,已在圣事的方式下与基督同死;同时,如果我们在基督的恩宠内死亡,完成与基督同死,则我们在基督救赎行动中完全与他合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