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从爱的传递方式看福传
2005-06-20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人似乎不善于直白地表露自己的情感,虽然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宽容、博爱的民族。

要清除福传中的障碍
2004-08-11

由于中国人特别注重对亡人的“孝道”,不管生前对待父母如何,父母亡故,丧事则必定要热热闹闹操办一番。丧葬期间,儿女们要为故人烧纸钱,这已成为丧期和日后祭奠的“必备课程”。

赵鑫珊:我们缺少敬畏
2008-09-04

我们中国人现在缺乏敬畏。我妈妈是个佛教徒,小时候我很调皮,把猫用力抛到空中,我妈妈一把拉住我,说,你知道么,猫是由七个小姐变的,你千万不要害她。

香港:利氏逝世四百周年 香港耶稣会喜添新铎
2010-08-04

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于明代来华传教,他在传教过程中融入中国文化,其学问修养获中国人所认同,为后世传教士树立典范。

话说传教
2006-12-12

在今天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人对宗教抱着探索、选择、观望、等待、怀疑、彷惶的态度。神职人员如果只会讲道、做圣事、行礼仪那是远远不够的。

德国和法国明爱欲透过进德公益向中国灾区捐献
2008-05-15

之后,将继续筹集资金支持中国灾区,与中国人民和中国教会同行。法国明爱亚洲部负责人AloysiusJohn代表法国明爱答应将与进德公益展开合作,提供第一批五十万元人民币的援助。

萧萧树:中国的宗教市场有多大
2014-11-19

对农业群体的宗教干预是斩断中华文明的根脉中国人虽然不信仰宗教,但许多人也认为中国人并不缺乏信仰,如余世存所言,中国人信仰血缘、信仰历史,可以说这是维持农业文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特稿:天主教对中国祭祖认识的演变
2017-03-30

古代清明祭祖图截至20世纪中叶,崇拜祖先一直是中国人民普遍奉行的信仰礼仪之一,也是中国人宗教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不可避免地与中国人的祭祖传统发生冲突,后以佛教接受祭祖后关系缓和。

罗马:教宗方济各敦促世界不要害怕中国的崛起 (全文 更新版)
2016-08-19

同时,教宗还向中国人民和习近平主席致以新春问候,这是两千年以来首次有一位教宗、一位享有盛名的国际领导人及普世性的宗教领袖向中国领导人及中国人民正式致以农历新年的祝贺。

海外中国信仰团体的礼仪本地化进程
2011-11-18

A.精神上《丝绸之路》的意识–团体的存在是中国人身份的认同。B.为了团体内成员的共识,关于礼仪的构思和实践,均用中英语解释。在海外,离开了文化母体之后,更感觉信仰上要有中国教会的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