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如《福音的喜乐》劝谕所表明的,「合一胜过于冲突」,以及团结能成为「创造历史的一种模式」。
接着,教宗引用《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解释了每个受洗者都可以说:「在这世上我就是传教使命。」
别的教友也打劝她:“天主是全知的,我们有困难,天主一定会宽免的。”可母亲总是说:“奉教的人就要守好天主的诫命和教会的规定,别给自己找借口。”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神父,办告解、领圣体、满四规。
一个月过去了,我的朋友劝我要面对现实,买一把新的代替,但我们选择继续祈祷。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直至那晴朗的一天,一位小提琴手告诉我:“玛奴耳,我的教授告诉我他知道你的小提琴在哪里。
屋内很冷又没有生火取暖,这样寒冷的天气,父亲多病的身体怎能撑得住,我急切地劝父亲快些睡,下半夜还要去教堂,免得冻出病来。他答应一声,并没有躺下休息,我又听到他在叹息,我也不困了和他说说话。
尽管时过境迁,原来的人和事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那恐怖悲伤的记忆却依然牢牢地定格在了过去,以至于我们日常的思言行为无法摆脱这种记忆的牵制和束缚。这不就是活着却已经死了吗?
雷鸣远神父雷震远神父曾言:雷鸣远神父不愧为现代宗徒,人见人敬,人见人爱。其品德可直追圣方济各·沙勿略及利玛窦两位传教先锋。本文从雷鸣远神父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来说明他热爱中国的心。
我自己又买到了两本关于德兰修女的编译版本,以及一本她个人的言论集。而作家余杰专门从美国带回一本德兰修女的画册,其中的图片为这本书增色不少。
无论做什么事,都该怀着这个意向;特别是在自己遭受误解、轻慢、病痛、逆境时,更当联合耶稣的苦难,将此献于天主圣父,借以还报救赎大恩,并弥补自己和他人思言行为所犯诸罪。
此后,不敢病,不敢伤,更不能言退,在2002年至2005年的三年间,丘索维金娜总是时刻记着这三点,因为自己任何小小的意外,都可能让病床上的孩子失去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