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些花甲、古稀老人(包括我自己),毕竟廉颇老矣,力不从心。
一位观礼的教外老人说:“天主教对亡者的追思礼仪不但庄重而且极具人性。可我们为亡者大办丧事太铺张浪费了,没多大意义!”这次特殊福传给人们留下许多深刻的启示。
一位79岁的老人正在步行260公里前往教宗将于5月13日举行大礼弥撒的阿帕雷西达。一位年届75岁的擦皮鞋老翁在教宗将要下榻的圣本笃隐修院前工作了半个世纪,他梦想着也能为教宗擦一擦皮鞋。
老板的一席话更令人感动,他说:我就是卖了企业,也要抢救他,他还有老人,有孩子,有爱人,没有了他,一家人怎么办?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这个老板因他的好心成了名人,他的发展还有限量吗?
他表示:「教会早期已设立孤儿院及老人院,并服务遭社会遗弃的人。」他续说,韩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已走上轨道,不再容易辨认教会福利事业与坊间的社会服务之间的分别。
我在最后一排的跪凳边上坐下,看着在光明笼罩中祈祷的老人。说实话,今晚的守夜,只是为了完成母亲交代的“任务”。
一位姓郎的耄耋老人,他满头银发,面容和蔼。每周日,他不顾刮风下雨,总是独自驾着电动轮椅,沿着崎岖山路,蜿蜒近一小时,赶到堂里。
如今在老人院服务的王修女始终记得:袁修女常常要求我们不要忘记身边有需要的社会边缘人士。当时只要听说了有急需的个人和家庭,她都会伸手相助,想方设法去帮忙。
让我们想想许多孤独的老人,他们以祈祷作奉献。让我们想想许多母亲和父亲,他们艰难地养家糊口,教育子女,每日操劳,困难不断,但始终对耶稣抱持希望,不趾高气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教宗邀请在场所有人「关心弱小的弟兄,即老人、病人、饥饿者、无家可归者和外地人,因为这将是我们受审判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