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里,默观与行动──其象征代表分别以福音中的人物玛利亚和玛尔大(参路十38-42),二者必须共存而且互补。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具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重性,是一种积极性和消极性共生共存的社会现象。只承认宗教的积极作用而否认宗教的消极作用,或者只承认宗教的消极作用而否定宗教的积极作用,都是片面的认识。
据说圣玛尔谷到意大利传教,乘船经过里阿托岛海岸时,突然风暴骤起,天昏地暗,行船像一叶扁舟欲翻沉海,玛尔谷逢此绝境,向天主祈祷……,冥冥中,天使对他召唤:愿你平安,玛尔谷,你将与威尼斯共存
今天无论是不是基督徒,大家都提倡文明共存、和谐相处,利而勿害。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其本质是敬,否则徒有敬虔的外表,却没有敬虔实质的活动并无益处。
教宗方济各在传教节文告中指出:“我愿意说,‘即使最软弱的、有限的和受伤的人,也可以按各自的方式做传教士,因为即使善与许多人性的软弱共存,也必须传福音’”。
这些宗教体系在为人类文明提供的各种信仰结构之中,本质上就已包涵有人们交往生存的共存关系和行动规范,并能为那些断裂了各种社会交往关系的灾民们提供一种固有的社会交往方式,进而以一种社会群体、文化团体的形式,
但丁曾说他“被赋予天知性的神恩”2:在那段充斥着流血的斗争、教宗与帝国之间的冲突、十字军东征、异端纵横和教会世俗化,若亚敬能够提出民族之间崭新的共存精神这种理想,而且是被普世的兄弟情谊和基督徒的和平——
体验基督的慈悲是意想不到的,即使在新加坡,在充分展示技术功能完美与和谐共存梦想的进程中,也可能以许多令人惊讶的方式发生。
维罗妮卡的面纱和埃德萨之图在中世纪享有盛誉,东正教由于更保守和集权的制度,耶稣的长者形象很早就固定下来,而在天主教的管辖区内,少年版和长者版的耶稣像,乃至好牧人的耶稣像,都共存了几百年,但由于这些圣物出现
什么地方人的尊严和权利遭到蹂躏践踏,个人或一伙人的自私自利凌驾公益之上,人们习惯于手足互相仇恨残杀或彼此剥削,内部斗争导致团体种族分裂,危害和睦共存,恐怖暴力行动继续嚣张,缺乏求生必需品,前途希望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