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永远没有离开我”——帕斯卡我像一颗种子,修院的生活使我在黑暗的土壤中慢慢发芽生长,伴随着因人性的软弱而引起的一次次跌倒,伴随着走过的一条条弯路和自己的痛悔与补赎,我终于破土而出,迎着春风与阳光。
选择性记忆背后的理论,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是可以理解的。要以一种开放的心神,去面对我们每个人的过去或国家的历史,并寻求全部的真相,现实中并不容易,因为真相往往是痛苦的、令人不安的。
为我很困难,我要保护软弱孤单的人,但是不能依靠金钱和权势的力量;天主!
教宗指着圣女玛达肋纳说:“作基督门徒的人,就是在人性的软弱经验中知道谦虚地祈求基督的帮助的人。玛达肋纳曾被基督所治愈,然后跟随在基督左右,成了基督的威能和仁慈的爱的见证,这个爱远比罪恶和死亡更有力”。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仆人"一词几乎带有侮辱性,暗示着软弱、失败或缺乏抱负。然而耶稣的教导却指向另一条道路:"谁若愿意在你们中为首,就当作你们的奴仆。
同样地,在伯多禄的职务上一方面显出人性的软弱,另一方面也显出天主的力量;正是在人的软弱上,天主彰现了他的力量,表现出是他借着软弱的人在建造他的教会”。
2、陪伴别人需要我们的软弱 有时候,我们害怕自己的软弱,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但我们的软弱会使我们不仗恃自己,而依靠天主。
当我们站在天主的法庭前时,祂不看我们人性的贫穷、艰困和软弱,来判定我们应享永福或受惩罚。教宗祈求天主仁慈的目光,陪伴我们走在完整的净化道路上,接纳我们进入祂那无限仁慈的怀抱。
当初巨大的痛苦来临之前,主耶稣也曾因着人性的软弱而退缩、恐惧。但是他为了成行天父的旨意,他甘心背负我们人类罪恶的十字架走向加尔瓦略山。主耶稣甘心地接受了痛苦。他在途中受尽痛苦的折磨和冤屈。
教宗接着说,圣亚丰索为司铎们指出了人生的重大问题是什么,就是我们需要天主救赎的临在,祂使我们的生命确实充满人性,满溢喜乐。只有经由祈祷,我们才能将天主和祂的恩宠迎入心内,这一恩宠使我们分辨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