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因为其宗教性,宗教类NGO比起一般NGO来,需要面对更多的考虑。比起别的NGO来,它不仅要与民政部门,还要与宗教管理部门打交道,这种多重管理模式自然大大地限制了宗教NGO的发展。
贝尔格里奥教宗强调,死亡文化和丢弃文化绝非文明的标记,而是抛弃的记号,有时会以「假慈悲」来掩饰。相反地,我们必须不辞辛劳地亲近并陪伴受苦者。
教宗向青年阐明,「上主不以我们的罪恶、过失、错误或限度来召叫我们,却以我们的名字来召叫」(参阅:依卌三1)。上主经常提醒我们,「我们在祂的眼中多么宝贵,以及祂托付给我们一项使命」。
教宗接著表示,今天选读的两篇经文都与法律有关,也就是“天主要颁赐给我们的法律”以及“耶稣来是为成全法律”(参阅:申四1,5-9;玛五17-19)。但是其中有一点值得注意,即“天主颁赐法律的方式”。
他是个『义人』,蒙拣选来教导真人真天主的那一位:事实上,需要靠真人真天主,才能教养这么一位真人真天主,但是由于不存在第二位真人真天主,所以上主拣选了一个『义人』、有信仰的人。
面对新冠病毒紧急危难,教会为感染新冠病毒的信友、医护人员、他们的家属,以及借由各种名义,包括透过祈祷来照顾他们的人,提供获得全大赦的机会。
然而,来的那一位却良善心谦,劝人改过向善及慈悲为怀」。因此,百姓认为祂不可能是默西亚,在祂死亡之际舍弃了祂。教宗指出:「然而,我们若是诵读耶稣受难史,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
那么,是否能从逾越奥迹的角度来重新解读患上此病的经验呢?基奥迪神父引用《致希伯来人书》中「祂虽然是天主子,却由所受的苦难,学习了服从」(五8)的这番话来解释。
教宗问道,圣史若望为什么使用“血肉”一词,而不是用更优雅的词语“降生成人”来表达呢?他说,用这种方式是愿意指出“我们的人类处于软弱和脆弱状态”。“这也告诉我们天主成了脆弱的,是为近距离接触我们的脆弱。
但我们不能把《圣经》当作工具,利用《圣经》来肯定“自己的哲学和伦理观点”,却应盼望是一次会晤。教宗说:“当听到基督徒诵读《圣经》的章节时好似鹦鹉,我就有点厌烦。他们重复道,‘是的,上主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