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去基督化、世俗主义、对基督信仰价值观的否认,以及迫害,东正教与天主教的友爱合作具有重要价值。
接受培育的首要之务是扎根于耶稣,效法祂的服务精神,空虚自己,自谦自抑,跟祂一样服从至死,甚至准备好面对毁谤、迫害和羞辱。
当时的墨西哥和西班牙都发生严重迫害教会的浪潮,而一些集权国家也在那时逐渐兴起坐大。教宗说:“对比约十一世明智和坚强的作为,人们无不感到钦佩,他所寻求的无非是使教会得以完全行使自己的使命的自由。
为此,教宗为司铎们指出应效仿圣人的献身精神,“他为基督而饱受迫害、流亡及贫困之苦”。历经磨难,他唯一的报赏是与基督同在。由此而解释了圣保禄宗徒所教导的——“你们服事主基督罢!”(哥3,24)。
基督想永远接近我们,并为此付出代价:藉着在十字架舍生,他贬抑至极点;他是无辜的,却无缘无故受到迫害。现在,他从死者中复活,把圣神通传给我们。这看不见的临在吸引我们迈向上主的圆满。
这就需要我们不能漠视那些饱受战争煎熬;因信仰、种族和原籍而受到迫害的兄弟手足们的苦难。教宗本笃十六世指出,得益于社会传播工具,今天人们可以及时,甚至同时获悉世界各地的局势。
时任高陵县一千多人大堂区本堂的余志毅神父(现在三原教区张二册堂养病,已有85岁高龄)为了躲避迫害,非常隐秘地来到当时只有一家教友的礼泉县泔河北胡家寨村。
文革遭受迫害;1970年被遣返回到原籍接受监督改造,后担任本村小学代课老师;在此期间,神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天主的爱催迫着他,夜以继日的编写100多本要理讲道稿和录制500多盘道理录音带(那个年代圣书全部被焚烧
遭迫害殴打的基督徒名单。新德里(亚洲新闻)-使用剑、镰刀和铁棍围殴:这就是一位名叫普拉卡什拉克拉的基督徒部落在印度贾坎德邦的死亡。
“独立战争(1948)结束后立即爆发的内战期间,教会的处境急转直下,遭遇了不折不扣的迫害,暴力肆虐、对天主教信仰和传教士充满了敌视”。但是,“阿尔弗雷德神父的牺牲并不是徒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