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回顾中国教会开放这近三十年来,港台圣乐本地化发展迅猛,而内地由于历史原因出现了断代,在教会恢复之后国内音乐上几乎一片空白,各地都没有自己的创作,各教区出歌本时照抄照搬,极尽抄袭之事。
所以,每年的圣诞节都有大批的港台和海内外的游客前来这里旅游。
过去半个多世纪,世界各地的华侨教会大都是当地教区的海外华人司铎、港台两地教会的神职人员、曾经在华服务过的国籍修会传教士应邀担任其本堂神父。
后来,受港台教会的影响,才开始接触和了解“梵二大”,中文弥撒替代拉丁弥撒可以说是与“梵二大”接轨的最早尝试,虽遇到很大的阻力,但潮流难阻最终获得了成功。
过去半个多世纪,世界各地的华侨教会大都是当地教区的海外华人司铎、港台两地教会的神职人员、曾经在华服务过的国籍修会传教士应邀担任其本堂神父。
尤其是教友们,他们觉得每一位神父做的都没有错,特别是港台及国外神父们。当他们所看到的都是奇奇怪怪的礼仪行为,与礼仪精神并不相符时,他们还被告诉这是礼仪革新,这是梵二后的新礼仪。
在普世教会度过了保禄年、司铎年之后,港台教会号召将2011年定为教友年。我们大陆的教会怎能不积极地回应这个有意义的呼召?因这必将促进教友使徒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当时,不少牧人美其名曰“保存实力”,丢下了自己的羊群,扔掉了手头的犁把,去寻找安全的港湾,流亡港台与国外,而他却临风昂首,高傲地飞翔,飞回了自己的祖国和阔别已久的牧场。
1996年,《天主教教理》中文版本由港台出版,信德社酝酿内地付梓,因为个别内容有争议,只能先分卷出版。1997年卷一以单行本出版,之后三年时间内以照排印刷形式,在千禧年前夕出齐了四卷本。
(参249号)这样看来,我们某些修女或教友在领受圣体前只行深鞠躬礼是不够的,当然港台的模式不一定就完全正确。鞠躬礼:是对某人,或代表某人的事物,表示敬意和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