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若望福音》的记述中,玛利亚玛达肋纳第一次来到耶稣坟墓那里,看到的却是空墓。她於是跑去告诉门徒们,说耶稣的遗体被人搬走了(参閲:若廿1-2)。
据印尼东部巴布亚省马老奇天主教徒指出,卡农族禁止妇女在家生育的传统习俗,可能帮助部族教友理解耶稣诞生在马槽的故事。
信德网讯9月17日凤翔教区各会口的在俗方济会会士和教友1000余人,圣母方济会修女10多人在东指挥堂区,隆重庆祝圣方济印五伤节。上午10时许,由教区李镜峰主教主礼,29位神父襄礼,举行了庆典大弥撒。
玛大肋纳的新旧译名传统老译名“玛大肋纳”的新译名为“德莲”。其传统全名为:玛丽亚•玛大肋纳(MaryMagdalene),简称:玛大肋纳。(有时亦译:玛达肋纳。)
想想那时真是太无知了,也太伤天主的心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这才对信仰开始有了个初步的认识,才感受到有信仰真好,有信仰的人真是太幸福了,我的时间也没白废。要说感受最深的还是上初三那年。
满首刺冠,钉十架,五伤喋血。仰头望,在天之父,为何弃绝?三年艰辛为赎人,十四处路汗与血。瞻圣母,哀恸主受难,声哽咽。错案耻,主缄默;宽恕人,敞胸怀,功告就,救世人成大业。
今天全世界已有20多亿信仰耶稣的人,但仍有许多人提出为什么要信仰耶稣?耶稣是真人,又是真天主;既有人性,又有神性。在世上33年中,大部分时间居于纳匝肋,度平凡人的生活。
圣德肋撒姆姆和若瑟·兰福德神父,德肋撒姆姆神父团体的共创会组,都发现了默想耶稣的饥渴的启发。关于这个主题,兰福德神父还特别写了一篇美丽的默想,虽然很多人认为那是德肋撒姆姆的作品。
信德讯呼和浩特市东堂在圣周四举行隆重的弥撒圣事与濯足礼,纪念主耶稣在最后晚餐中将自己的身体和宝血做为奉献,拯救了全人类,为世人开启了得救的天堂之门;并为世人立下新诫命,要彼此相亲相爱,如同耶稣爱了我们一样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9月4日上午10点30分将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大礼弥撒,册封加尔各答德肋撒修女为圣人。封圣大典前两天,9月2日在罗马举办了一场以加尔各答德肋撒修女为题的专题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