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人子的深刻羞辱,就不懂基督信仰;祂为了服务而贬抑自我,成为奴仆直到死亡,死在十字架上。」 教宗接着解释十字架的奥迹。
同时,教友们也加深了对天主及自我的认识,并懂得了天主拯救人类的历史。
反之,教会如果自我封闭,自认为是一所‘宗教大学’,有许多想法、许多宏伟的殿宇、许多美丽的博物馆、许多美好的事物,却不作见证,她就变得不孕。基督徒同样如此。
教友觉得在信仰及家庭生活上需要自我培育吗?若然如有,该如何促进?(第9-11题)(五)教友的家庭灵修是怎样实践的?(第15题)(六)在慕道或再慕道的过程,能否透过教理讲授促进教友的家庭生活?
人不一定能改变客观环境,但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心灵,可以提升自我对客观环境的态度。倘若一个人能意识到,活着是为达至与天主同在的神妙境界,则自然会超脱一切环境束缚。
人们从农业或畜牧业的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过程中,生活环境也从乡村的温情变为都市化的猜疑,人际关系也走向自我化;为了生活,一切都变得商业化和商品化,心灵的需求也不例外,而且常常美其名:要走在时代的尖端!
人世的王国要巩固王权与疆土,常会凭借刀剑枪炮武力你争我夺……而天主的国则是建立在和平友善、互敬互爱、怜悯宽恕、既往不咎、一视同仁、自查自省等仁爱慈善、牺牲自我、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基础上
教宗说:「这便是骄傲,自我夸耀。这就是把福传贬低为一种形式,一种虚荣。『我去福传,带了很多人进教。』劝人改教也是一种虚荣,福传绝非劝人改教。
多少次,我们陷入了封闭于渺小的自我的诱惑,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由此,他人变成了多余的,更糟糕的甚至是讨厌的、是个障碍。
我们才会习惯於放弃,总是自请方便,倾向於相信人们能自我痊癒,为了辩解我们的懒惰而大发苦水,被自己的懒惰禁闭在一成不变的徒劳抱怨中。主教的抱怨是一种非常糟糕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