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以其可贵的信心,护翼我们儿女成长;在对天主的默观中,母亲安度一生。父母亲在佘山山顶圣母大殿门口回想母亲的温暖,自我幼时就深切感受,并萦绕至今。母亲生我时28岁,生幺妹时32岁。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让我们继续默观治病的耶稣。我特别邀请大家思考那些让我们感到“受阻”、深处绝境的情况。事实上,有时继续抱有希望似乎毫无意义,继而我们变得逆来顺受,不再有奋斗的渴望。
这迫使我们超越工具化的身体观,重新拥抱身体作为我们存在的根本形式,一个被创造、被救赎、终将被荣耀的神圣整体。二、对死亡的超越圣母升天的奥秘,更指向一种对死亡本质的深刻转化理解。
在这三天之中,我们将默观天主子耶稣基督爱人爱到底,并为我们开启了生命的新希望,打开了天堂的门,为每一个愿意接受祂邀请的人准备了天堂的位置。
圣咏作者默观他周遭的世界,而反省着:当我仰观祢手指创造的穹苍,和祢在天上布置的星辰月亮,世人算什么,祢竟对他怀念不忘?人子算什么,祢竟对他眷顾周详?(咏八4-5)这就是我们必须问的基本问题:人是谁?
在大伯尔山上的另一幅天主圣三的图象,在对观福音中均有记载:当耶稣显圣容时,忽有一片光耀的云彩遮住了他们,且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从他。”
其实,在对观福音及别的宗徒书信中,也有很丰富的逾越奥迹的记载,因为大家对对观福音比较熟悉,我就不在此介绍了。重点介绍一下若望的记载。
他的神学思想充满默观和神秘的色彩,这也是他的大部分著作的特色。他强调:人既然是按照天主的肖像受造的,所以有能力认识天主,而且在走完人生这段考验和净炼的旅途之后,必将回到创造他的天主那里。
也许你身无半文,但也不妨心忧天下;也许你身处陋室,但同样可以激扬文字;让眼睛漫步山外,闲观满山花开花落;让灵魂飞离俗尘,心游万仞,笑对天外云卷云舒。
给人第一感观有点媚俗与看热闹的迹像。即使我们目前的福传暂时落后,我们也不能走急病乱投医的路。因为这是照本宣科的基督新教福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