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一上午时间,书写条幅、对联、福字等100多幅,深受村民和教友的欢迎,大家约定圣诞节前再来会面。通过义诊活动,人们对天主教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一位白发苍苍的外教老奶奶,平时一提去医院检查就紧张。
牌面分三台,梯坎上去三道门入堂,中间门大,两边门次之,三道门有三对柱子,门额有图案花纹;第二台中有天神堂三个大字,大字两边有中文对联两副;第三台中间是一只口衔橄榄枝的和平鸽。
专等占礼的到来.这一天对他们来说,远远超过了孩子们盼望过大年的那种兴奋.有些老人们,过大年都不愿换新衣服,可在占礼这一天都要穿戴整齐,孩子更是穿着过年的新衣服,手里拿着鞭炮,欢天喜地.村里大街小巷贴满了对联
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兽,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通喜问好,相互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
出了隐修院,我再回头一看,大门上的对联吸引了我,上联是:半点红尘飞不进,下联是:满院白兰散香来,这是对她们隐修生活的最真实的评价。
感谢你们,给予我们一路的关爱,使我们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家——一、喜乐服务、迎接宾朋位于山西太原南过境高速路东侧、汾峪沙河南岸边的这座小堂今日呈现出别样的生息,瞧,一群小伙子在忙着贴对联,升架机也来帮忙了。
在她的灵棚上写有一副对联:“一世效耶稣受苦;毕生法圣母施仁”,高度概括了她的一生。5月1日,由各地专程赶来的20位神父共祭,千余教友参礼,给她做了大礼弥撒。弥撒后300余人参加了她的葬礼。
学院大楼两侧悬挂的巨幅对联,高屋建瓴,是20年办院宏旨之精辟总结。笔者作为一个上世纪40—50年代,曾在花园山度过青少年时期的修道者。
不用说圣诞节前夕堂区上下一片繁忙:白天插旗子、挂幛子、贴对联、装饰祭台,夜晚唱经队、乐队在加紧排练;也不用说那排得长长的办告解队伍,一年不大进堂的教友这时都要来洗洗澡,清理一下自己灵魂的污秽。
正如河北司祖辉教友所撰对联阐述的希望:公教多蒙前辈传承真道,福传全赖后辈步履芳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