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强调,多边外交成功的必要条件乃是各方良好的意愿和善意、乐于以公正和诚实的方式彼此相待,以及能够接受因争端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妥协。
主教的榜样教导者今天的牧人们本着强烈的爱德履行职责、面对困难信德坚定;两位司铎勉励今天的司铎们热心祈祷、在与耶稣的相遇和对耶稣的爱内寻找力量,从而永远也不会懈怠铎职:永远不会在信仰上妥协、不惜一切代价忠实于使命
枢机也表明,文件“不能也无意以任何方式为圣职人员可憎的侵犯个案进行辩解或采取宽容态度”,正如教宗方济各所强调的,“在促使保护未成年人和脆弱者,以及预防和打击各种侵犯行为的工作中,任何妥协都无法接受”。
自己的身份不可妥协,却能彼此相融。身份是个珍宝,在文化、国家、历史和艺术方面都是如此;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身份,但它要在对话中互相融合。重点是要从自己的身份出发,展开对话并接受他人的身份。”
「教会肯定人存在的基本、必须与不容妥协的价值﹐必须绝对明确地加以维护﹐尽一切可能去缔造一种信念﹐让信念落实为政策措施。」教宗接着谈到宗教交谈为世界和平是必要的条件﹐同时是基督徒与各宗教团体的义务。
我们许多时候行事是迫于妥协、迫于我们经常称呼的小心谨慎和外交策略。相反,在退省的一周内,一个人要以真实的面目来到天主面前。是努力做到更加真实、更加诚恳。
教宗又说:“我们需要的是以爱德支持的关怀行动,不拖延,不妥协。这样的关怀行动固然有赖技术、法律和体制的配合,但不能排除宗教层面的贡献,因为宗教具有强大提升人类的精神力量”。
一提到福音和其可能被扰乱的情况,我们不能作出妥协:对耶稣的信仰绝非是能用来议价的商品,这信仰是救恩,是相遇,是救赎,不可廉价出售。”
他不懂得妥协、欺骗、撒谎、虚伪……等“厚黑”技巧,他对危弱者的同情和救援之慷慨、施舍之大方是最令人感动的,堪与最纯洁的宗教行为相媲美。“天真”——这是我心目中所能作出的对人的最高褒评!
教宗指出初世纪的基督信徒勇敢地拒绝与异教信仰妥协,他们认为异教信仰是偶像崇拜,因此即使被指责为藐视宗教和无神论者,也无所畏惧。圣儒斯定认为异教信仰和偶像崇拜乃是魔鬼误导人,不使之走向真理的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