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支援各国领导人,以智慧、关心和慷慨的精神,去援助那些缺乏生存基本需要的人,并以远大的眼光,及休戚与共的态度,制定社会和经济上的解决办法。
众志成城,解决「贫困、不平等,以及缺乏工作、土地和住所的结构性原因」。简而言之,就是要「对抗一切否定社会和劳动权益的事;对抗那种利用他人,奴役他人,最后剥夺他人尊严的文化」。
排斥、病痛、孤独,以及缺乏许多生活必需品,但这一切并不阻碍你们怀着感激的目光去看待那些让你们借以顽强坚持的小事」。教宗解释道,「顽强坚持的意义是无论如何都拥有前行的力量」。
甲: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满腹世俗观念,缺乏仁爱慈悲,同样算不上好日子。乙:常按基督圣训生活,敢于牺牲自我,慷慨施舍,助残扶弱,不管处境如何,都是好日子。
(格前十五42-44)我们不要厌倦行善和祈祷面对我们“因迫在眉睫的挑战而担忧和缺乏对策而沮丧”,我们的诱惑“是封闭在个人主义的自私中,对他人的痛苦不闻不问”。
追随着贫穷的基督,不为缺乏现世的财富而沮丧,也不为了富有而骄矜;效法谦逊的基督,不慕虚荣(参阅迦:五,26),而追求中悦上主胜于得人欢心,经常准备妥切,为基督而拋弃一切(参阅路:十四,26),为正义而忍受迫害
追随着贫穷的基督,不为缺乏现世的财富而沮丧,也不为了富有而骄矜;效法谦逊的基督,不慕虚荣(参阅迦5:26),而追求中悦上主胜于得人欢心,经常准备妥切,为基督而抛弃一切(参阅路14:26),为正义而忍受迫害
而经济活动不能只顾无情的实时盈利法则,但要顾及伦理道德的要求,否则后果就显得缺乏人性(文告10)。
这次有了充足的时间,但为什么默想和祈祷却缺乏深度?而且既无无聊的神枯,也无惊喜的神慰可言,与主的会晤也无共鸣。当时我没有了压力、烦恼和计划,但也没有了新发现。
事实上,在他的一生中从未缺乏过苦难。从孩提时代,在家庭中,以至国家的遭遇和人民命运,在在都离不开十字架。教宗又谈论沃伊提瓦教宗说:“他很快地便决定和耶稣一起肩负十字架,步武他的芳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