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也只有不断认识和敬畏天主,这位宇宙的真主;接受基督,人类的救主,让基督的文化和生活浸染和渗透我们,才能奠定中国社会人文发展的基础,实现华夏儿女的真正文明。
在常识上,“神律”是“人律”的基础,家庭或团体以“神律”为基础,制定当前的人的行为准则。“人律”不能相反“神律”,却以“神律”为起始和归一。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神律”和“人律”却常常有张力。
本地化有一个神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天主的创造——圣言——生命的圣言。
因为一个稳定而诚信的“社会”重建,它们应当存在于国家和市场之外,同时也包含了信仰与认知的重建,并赋予它们以制度聚合的基础。所以,人们熟悉的各大宗教及其信仰体系,应当就是灾后社会重建的重要资源。
教宗强调,「如此共融的基础在于我们无法独自诵读的圣经:『圣经是在圣神的启发下,由天主子民、为天主子民撰写而成的。
首先是世代之间的对话,作为实现合作计划的基础。第二是教育,作为自由、责任和发展的要素。最后是工作,为充分实现人类尊严。
这一决定并非凭空而来:“圣方济各”本就是中国天主教历史上对圣方济各·亚西西(St.FrancisofAssisi)的传统译名,具有深厚的教会传承基础。
对自然的可靠性的信赖,发展成一整套科学,可重复性是任何规律得以被确认的基础。对生活的基本信赖感,使一个人不至于发疯,可以说信德是人类生活的基础。
因此,承认并尊重自然律在今日也成了不同宗教人士之间以及信徒和无信仰者之间对话的重要基础。这乃是重大的接触相会点,也是达致和平的基本前提。
子女曾读过圣经故事的父母中,近半认为让孩子认识圣经故事很重要,因为它们提供健全的道德基础。与此同时,每十个人里有四人认为,圣经故事「对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