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即1625年,在西安大秦寺出土,碑文引用了大量儒、释、道经典和中国古书中的典故来诠释景教即基督教义,碑文讲述了人类的堕落、基督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是各种文化表达的一个完美融合贯通的典范
感谢天主的无限爱情,感谢天主慈爱的怀抱,我们分别的时刻,只有微笑,没有泪水;只有再次相遇的期待,没有离别的悲伤;只有满心的感激之情,没有为不完美而不满的抱怨。
院长对这精心设计的图纸赞不绝口:这么复杂的设计,专业人员都要花上一番工夫,你这个没有文化的人竟然设计得这样完美。在天主的帮助下,王如廷出色地完成了各种工作。
这意味著青年应得到理解、尊重和爱,不应喋喋不休地指责他们,或向他们要求一种不符合他们年龄的完美(243)。第八章:圣召圣召是一项召唤,为他人从事使徒性的服务。
以后的画家郎世宁、王致诚、Sickelparth、Damascene画的草图常运往法国请专门人才为之雕刻,以求完美。马国贤精于雕、琢、绘、塑,深为康熙所重。他最喜欢人物画,认为人物比风景更传神、高雅。
她的生命就是爱天主爱人的完美注脚。她常说:“我们不能每个人都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带着伟大的爱做小事。”又如圣方济各,他被誉为“天主的穷人”,他的生命充满了对天主及所有受造物的爱。
这个撒玛黎雅人的行为,完美诠释了“爱近人如爱自己”的真谛。他的爱,超越了民族、宗教、社会地位乃至历史恩怨的界限。他所付出的,不仅是物质的帮助,更是发自内心的怜悯和无私的牺牲。
圣本笃与圣方济各沙勿略:默观与行动的圣善典范教会历史上有无数圣人,他们的生命是默观与行动完美结合的典范。圣本笃是西方修道院制度的奠基人,他的会规核心精神是“祈祷与工作”(OraetLabora)。
故建议众主教团尽量发挥当地宗教艺术文化财产的潜力来传扬道理,可能的话,与一些大公主义性的组织合作。
(若1:14,16)天主性和人性在耶稣基督身上获得了完美和谐的统一和果效。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教会草案》中清楚说明:“基督是天主与人类间唯一的中保,圣母中保的角色完全隶属于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