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凡的讯息,是一个喜讯,可以响应孤寂的后现代人对关怀和共融的渴求。我注意到的第二个层面是深切召唤人度默观生活,也就是崇拜的生活。
然而,在“无信”的现代人眼里,它应属无稽之谈。因为物质、科技和自由完全能够使人成为完满自足的上帝:既有丰富的物质,还需什么援救?既有万能的科技,还信靠什么奇迹?既有自由的权力,又何苦受困于宗教的樊篱?
在我所学的外语专业中,95%以上的老师是老外,从他们的话中不由惊叹现代人对婚姻近乎堕落的观念。有个老美和我聊天的时候说,在美国的加州,结婚2年以下的夫妇离婚率高达75%,他本人就离过两次婚。
如妇权、环保、灵性、人的潜能发展、适度的科技(AppropriateEchnology)、简朴生活、反中央集权(Decentralist)、世界新秩序(Worldorder)等,都是以人本主义出发,很吸引现代人的需求
我想,网络应被当作一种对传统交流媒介的补充来对待,它的作用在于弥补和拓展原有的信仰形式,并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
文字福传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种能深深影响现代人的福传方法。文字福传在教会历史中一直被重视。我们知道,圣经就是以文字的形式将福音喜讯传给后代的人。
教宗真正担心的问题,是世俗化、遗忘天主、相对主义,以及众多现代人迷失了方向。至于教会,教宗当然也因为那些言行不一致和不忠于教会使命与尊严的事而受苦。
翻译作品中既有历久常新的灵修经典,也有贴近现代人灵性需要的作品:灵修有很多向导,中心固然是人与上主的关系,也可延伸至与其他人的关系,以至深层的社会灵性,关注社会灵性是否被规限或抑压。
聆听现代人对娱乐及刺激的追求至为重要,因为这趋势并非短暂潮流,而是未来的传播方式。 保斯特说:我认为,今天,不论你喜欢与否,《Facebook》是新的堂区礼堂。
作为天主教摊位名称,配以小天使传达出温馨的视觉诉求,希望借此导出天主教出版品对提升人类心灵的正面指引,多年下来俨然已成为鲜明的摊位标志;联展每年配合教会的主题年,推出切合主题的主标语,例如,2012年的“现代人的治愈大师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