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大家将这个脆弱的小生命寄托给了天乡:在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也没有冷漠。但愿随着这个小天使的离去,能唤醒社会大众的良知回归,珍惜和同情生命,让此类悲剧不再在我们身边发生!
早在1650年(永历四年),皇太后列纳对永历朝廷的“复明”能力感到担忧,于是她将这一希望寄托于罗马教廷的援救,于是决定派使者进谒时任教宗英诺森十世。
从保禄给弟茂德的嘱咐里,其中最显著的一项,便是多次提到有关神的道———圣经:保禄要弟茂德常常守着“把从我所听的健全道理,奉为模范;”(弟后1:13),牢牢地守着所交托给他的“美好寄托”(弟后1:14),
因此,它将人类伟大的愿望寄托于时常贪婪的经济逻辑,此逻辑的生活愿景抛弃了那些不生产、努力超越有限事物的人。
在清明节祭奠先人,寄托对逝去的先人的哀思,是人之常情。祭祖这一行为本无可厚非,但是,传统的清明祭祖形式却不好,与人们的时代不相符合,同人们倡导的四个文明不合拍。一是违背环保的理念。
然而,天主把自己的期待寄托于按祂的肖像和模样受造的人类,祂在等待。天主在等待。祂如此长久地等待着,似乎到了某个时候祂应放弃。然而,祂不能放弃,祂不能否认自己(参:弟后二13)。
南京市佛教协会主办的中、日、韩佛教界纪念活动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举行,三国法师参加公祭仪式,举行世界和平法会,开展烛光祭和守灵活动等,寄托哀思,祈祷和平。南京市道教界在天后宫举行死难同胞超拔公祭仪式。
人们焚香跪拜、磕头祈愿,虽然本末倒置,但这是有缘由的,也是有寄托的。总不能必死无疑,就连止痛也被禁止。倘若这样做,就是一种不假思索的残忍。信仰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的确只是安慰剂,是止疼片,但它却十分必要。
在富裕的农村里,信教成为富裕农民的重要文化生活和精神寄托。一位女大学生这样说:“作为教徒,我对主耶稣所讲得一切深信不疑,到了我们这个知识层次,信教主要是一种精神追求。
“娃儿一定想奶奶,会扑倒俺怀里来的…… 在天堂上,俺也要娃儿好好读书学习,做乖孩子……”姚奶奶这样寄托她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