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层意义上,教会与国家之间进行成熟和独立的合作仍是一项继续不断的挑战,因为彼此勾结的危险从未远离我们,如果我们丧失‘福音的活力’,这个危险就会更大”。
“如果我感受不到自己是天主怜悯的对象,我就无法懂得祂的爱…如果我感受不到这个事实,我怎能传播、见证和施予怜悯?具体而言:我是否怜悯那个弟兄、那位主教、那个司铎?
另一方面,如果身体沉重,就无法登上高山,因此需要减轻负担,“需要离开平地生活,与地心引力搏斗”。“传教的秘诀”正在于此。“为了启程就需要离开,为了宣讲就需要放弃。
「如果我们屈服于闲言碎语这恐怖主义,我们就让魔鬼得利了。因此,说话时应当是『是就说是,非就说非』。要说希望、安慰、鼓励的话,要祝福人而不是诅咒人。」那么,静默对祈祷有何价值呢?
在回答有关人性尊严,尤其是有精神障碍人士的尊严时,教宗解释道:“你可以是一位最好的运动员,可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但是如果你没有尊严,你就一文不值”,因为尊严是“良好生活的条件”。
如果将这一原则应用于移民问题,我们就能挑战个人和团体的良知。因此,不应将移民视为可利用和廉价的工具,而要凭著权利和义务“接纳”他们。
因为如果天主的子民都是祭司,如果唯一的司祭是基督,那么唯一的司祭基督与那些领受圣秩圣事的公务司祭职,以及与所有受洗的信友的普通司祭职有什么关联呢?
“如果不除去这个祸害,圣职专权就会在教会继续存在。执事正是要专注于为子民服务,就应牢记在教会团体内任何人都不可高于其他的人”。在教会内应实行一种截然相反的逻辑,“自我贬抑的逻辑”。
当种子慢慢发芽后,会破土而出,正如耶稣所说的,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理死了,仍然是一粒,如果死了,就会结出许多籽粒来。(若12:24)2.成长。
教宗强调,保禄勇敢地回应了这些“基要主义者”的批评,提醒他们,他所寻求的不是人的欢心,而是天主的喜爱,因为“如果我还求人的欢心,我就不是基督的仆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