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加入信仰团体,也能够为社会传递出一种正面的精神力量,成为黑暗世界中的光和盐,见证天主的荣耀与慈爱。
主耶稣基督从来没有准备“干一番事业”,而是承行天父的旨意:走近每一位受伤的灵魂、抱回每一只迷失的羔羊、鼓励每一个失落的兄弟姐妹,带去天父的慈爱、宽恕众人的罪过,带领众人回归天父。
通过与复活的主耶稣相遇,我们日渐由恐惧害怕到认识天主对我们的慈爱,了悟圣经和历史的教导,明白今生和永生的关系,进而做在复活的光照下喜乐生活的天主的儿女。
这不是一种盲目的迷信,而是基于对天主本性的信心——祂是爱,是信实,是智慧,祂的全能必成就祂的慈爱,祂的计划必彰显祂的恩典。
为此,所有以色列的首生本该奉献给天主,而天主选取肋未人替代他们,作为对祂慈爱的回应与记念(户8:17-18)。5.问:肋未人所献的牛有什么意义?
问5:这是否显得残酷或不符合天主的慈爱?答:从现代角度看,这段确实令人不安,但在旧约中,战争具有神判性质,目的是保全以色列民族的圣洁与纯粹,避免受到异教文化污染。
(21:17)这首歌反映出:天主慈爱的供应;人民对天主恩赐的感恩。三、征服阿摩黎人和巴商(21:21–35)6.问:以色列人请求通过阿摩黎地,发生了什么?
五、天主的公义与慈爱问10:申10:17-18如何描绘天主的特性?答:天主是:至高的天主(万神之神,万主之主);公正不偏私、不受贿赂;怜悯弱小,为孤儿寡妇主持公道;眷顾外方人,供应他们所需。
它是天主的行动,也是人的行动;它发自圣神,也出自我们,并与降生成人的天主子的人性意愿相结合,而完全指向全能慈爱的天主圣父。(参阅《天主教教理》第2564号)基督徒的祈祷,就是我们整个人与天主的会晤。
它是天主的行动,也是人的行动;它发自圣神,也出自我们,并与降生成人的天主子的人性意愿相结合,而完全指向全能慈爱的天主圣父。(参阅《天主教教理》第2564号)基督徒的祈祷,就是我们整个人与天主的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