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祂内,有一股力量,就是当我们与祂个人进入一种关系的时候,我们也能够经验到的那种力量。我们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就是活得累:事实对我们来相似乎很复杂,难以承担,难以面对。
马修士20岁的时候(当时他还在上学),感觉到了天主的召叫,他开始寻找一种在基督内的生命,愿意仿效基督,抛开世俗,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以便更好地把自己整个的一生奉献给天主。
据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报道,十一月八日至十三日,香港教区圣职人员在慈幼静修院举行了周年退省,主题是循着基督司祭的精神成长,本笃会达味修士应邀围绕天主经为司铎们主讲。
今天,印度尼西亚全国各地与亚西西共融举行了基督信仰团体和穆斯林对话活动,共同弘扬亚西西精神。
也正是本着这种精神,传教士们于一百多年前在我们的土地上播种下了基督信仰的种子、并耕耘收获。为此,我们充满敬意地纪念他们、感谢他们所作出的奉献和牺牲”。
在福音内,耶稣亲自和我们说话。福音的话不容易,但要进入它,与福音对话,敲它的门,对主说:“开门吧!”这样我们就找到生命之言。透过圣经与主对话,并不只是个人的事,也要在教会团体内。
(格后4:8-9)罪恶乃是背叛、侮辱天主而使基督受苦的根源。身为基督徒,我们绝不可沾沾自喜,应该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究竟离耶稣的圣训有多远?是否言行一致,是否够得上名副其实的基督徒?
教宗说:圣人们之间的共融是我们信德中最令人欣慰的事实,它提醒我们:我们并不孤独,在所有属基督的人之间存在生命的共融。
教宗说,要在上主的临在中行走,在基督的鲜血中建设教会,宣认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否则我们宣认的便是魔鬼的俗世。教宗说,生命是一段旅程,教会蒙召叫行走,要是停下来就会有问题了。
主教勉励参礼教友说:“我们作为基督徒要死于罪恶,活于基督。通过洗礼,耶稣基督用自己的宝血,把我们从罪恶中拯救出来,使我们获得新生。在他内才有道路、真理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