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为他人的益处而撒种,则是分享了天主本身的慈爱:「若我们愿意开展工作后由别人收获成果,并寄希望于播下的美善所暗藏的力量,这是崇高的行动」(《众位弟兄》,196)。
从我这方面,我要留给你们一个双重的邀请:看顾你们和也请你们看顾他人。第一:看顾你们。因为司铎生涯或者修会生活不是一种宣告一次而为永远的“是”,不是同上主一起靠着租金生活!
它会为我指出我的内在价值,它也会要我面对一个问题:我是否想要被其他人或他人的意见来定义我的人生,或者我希望上主来决定我的人生。恐惧最终会带我到上主的面前。
第二章:耶稣基督永远年轻教宗强调少年的耶稣因著自己父母的信任,得以自由活动,学习与其他人同行(29)。耶稣不是从远距离或从外部,而是以自己的青春经验启发青年,与他们分享。
这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将自己的便利置于他人需要之下的无私。持续的照料与承诺:他把伤者带到客店,亲自照料了一夜。
教宗说:范德卢格特神父是一位始终以爱、不求回报的为他人谋求幸福的人,深受基督徒和穆斯林的爱戴和尊敬。我为他被残酷杀害而深深地哀痛,这让我再次想到在这个受折磨的国家中−我亲爱的叙利亚!
为此,东正教会宗主教强调要保护免遭他人媒体的控制。
然而,还有很多事情有待去做,因为生活在和平中的人们,应该竭尽所能,为他人带去修和。惠灵顿教会还强调,以巴冲突给加沙地区带来无数损失,而且当地居民无法穿越边境,逃离战争,行使自己成为难民的权利。
这自相矛盾的现象是当代最大的悲剧之一,对此我们无能为力,但经常也无动于衷,‘在他人的痛苦呐喊面前没有同情的能力,好似这不是我们的责任,与我们无关’《福音的喜乐,54号》。
教宗明确指出,说出那些促进公益的话是理所应当,面对侮辱不能以暴力相对,但「任何人都不能挑衅,不能冒犯他人的宗教信仰,不能嘲弄宗教」,因为凡事都有「限度」,也就是必须尊重各宗教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