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社会训导辞典》中,所谓可持续的工作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各机关、企业与公民”共同迈向正义与希望。
然而,把伯多禄和保禄连接到一起的亲密,不是来自自然的倾向,而是来自上主。祂没有命令我们彼此喜欢,而是彼此相爱。祂使我们团结在一起,却没有让我们变得一模一样。祂把我们在不同中团结在了一起。
布瑞恩神父继续表示,“在最触动我的几点中,首推我们通过美好分享圣经:我们不强迫他人改教,而是指引教友们迈向基督的奥迹、通过这一信息的美好去理解天国的承诺”。
祂不索取,却提供吃的;祂不是随便给什么东西,而是祂自己。在白冷城,我们发现天主并不是索取生命的人,而是给予生命的那一位。人自起初就习惯拿了便吃,耶稣对人说:你们拿去吃罢,这是我的身体(玛廿六26)。
换言之,在中国传统中,仁爱绝非指自然界也有的喜爱,亦非指自我中心的情爱,而是人所特有的并且是人性最高层次的表现。
如此一来,讲道不是仅讲述学过的知识,而是在分享生命;不是只讲述概念,而是在见证活生生的爱人的主。这样的讲道,人们不但喜欢听而且易被感动,也只有这样动人肺腑的讲道才是有效的,才能使人付出行动。
这个新民族的新法律,不是刻在石板上,而是印在心头上。上主这样说:我要将我的法律放在他们的肺腑里,写在他们的心头上;我要作他们的天主,他们要作我的人民。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从《依撒意亚先知书》获取灵感,以“高山”、“登上”和“万民”3个词论述教会传教的意义,强调基督徒要怀著爱走向他人,因为传教“不是一个负担,而是一份应奉献的恩典”。
在交谈中,最尴尬的,不是你说了话有人反对;而是你说了话,没人理睬。有人反对至少证明:你还是个人物,有与别人不同的立场,有被承认的某种状态;无论如何,你存在。
我们宣讲,并不用人的智慧所教的言词,而是用圣神所教的言词,给属神的人讲论属神的事。然而属血气的人,不能领受天主圣神的事,因为为他是愚妄;他也不能领悟,因为这些事只有藉圣神才可审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