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这个名字原来是指南国的犹大居民而言(列下25:25);有时亦指犹太区的百姓而言(厄下3:35)尤其是自巴比伦充军之后,这个名字取代了历来所用的“以色列人”的名称。
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9月5日为纪念德兰修女逝世十周年举行弥撒及其它仪式,更有大批信徒在德兰修女的坟墓前聚集,向这位毕生克己舍身来救济贫苦无依百姓的伟人致敬。
教宗指出,由于耶稣规劝民众、治愈患者、教导百姓、施行奇迹,吸引众人归向祂,因此司祭长倍感焦躁。尽管司祭长受到子民敬重,但是子民并不亲近他们,「因为子民对司祭长没有信任感」。
黎巴嫩一景(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5月30日主日在诵念了《三钟经》后,特别念及黎巴嫩和当地百姓。
叙利亚战争中的难民(梵蒂冈新闻网)保护平民的生命、终止在伊德利卜(Idlib)地区的人道灾难、为流离失所者安全返回家园做出具体行动、释放囚犯、为寻找亲人的家属提供讯息,并以
由于惧怕百姓,难以下手,便打发奸细装作好人,要在耶稣的话上得到蛛丝马迹的把柄,好把他交在罗马总督比垃多的手里(路20:19-20)。
受苦———痛苦、羞辱、失败———都只不过是耶稣的亲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会有痛苦临到我们身上,但我们是否把痛苦看作是一种光荣呢?我们往往把它看作十字架。
使人不禁联想起两千年前,耶稣荣进耶路撒冷的盛况:耶稣骑在一头小驴上,披着大红的斗篷,人们手持棕榈枝,把衣服和树枝铺在地上,耶稣基督被耶路撒冷人民自发举行了恭迎国王远征凯旋的隆重礼节,全城百姓欢呼他重回京城
他乐善好施、慷慨济贫,深得教内外百姓的敬爱。当日军侵入垣曲后,2000多难民逃到教堂避难,胡神父给予各方面的关怀照顾,并为保护妇女儿童免遭日军的伤害,付出了年仅31岁的宝贵生命。
当天的读经一选自《约纳先知书》,讲述了约纳先知邀请尼尼微的百姓悔改,以免遭受灭城之灾;尼尼微的百姓因此改过向善,城市免于大灾难。教宗说,这或许可称为「道德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