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基督徒的信仰,一般在风平浪静的顺境中容易表现为虔诚,但万一遇到不可承受的突发事件或是在逆境中则可能表现为脆弱或是失落,这样的信仰实际上不能算是真正的信仰。
教宗说:信仰是理性的朋友,它将希望的前景赋予人的一切计划。教宗本笃十六世昨天在接见意大利的纳匝肋圣家基金会和塔尔蒂尼团团的成员时指出,信仰是理性的朋友,它将希望的前景赋予人的一切计划。
好天主把信仰赋予我们这个家族,至今已有六代人了。几代人中,父亲是最虔诚的基督徒。他的人生观,是把活于主内的生活看作最快乐的生活。他曾开办过天主教学堂,不愿做官从政,救了近百人灵魂。
对于信仰,他说:“天主的工程———如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无论如何,决不会和那有关我们生来的高等真理相抵触:不拘是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真理都归光荣于天主。”(《科学家的人生观》P56)。
那时父母因为信仰被打成牛鬼蛇神,双双进过学习班,父亲还戴着高帽子,差点被游街(当时被单位好心的领导拦了回来)。
真正的信仰会带给人一份向上的动力,有了向上的动力生活就会展现精彩,人生在世,苦患难免,真正的信仰会帮忙我们闯过难关,信仰的力量会让我们在担心忧虑中结出平安喜乐的果实。
女孩与我同住一屋,一住就是两年,在这两年中,我没听到她给我讲过一句关于信仰的话。女孩偶尔看看经本,但都是偷偷的,唯恐被人看见似的。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报刊上的纪念文章,连篇累牍,却找不到我想知道的内容:有关孙中山的基督信仰与革命生涯的报道。
也就是对人生最根本的终极问题的追求,必然需要信仰来给出终极的回答。书中关于“追求信仰是理性思考的过程”的回答,我认为正好用来回应金主教提出的如何摆正“理智与信仰”的互动关系的问题。
为此我们调查了44位具有天主教信仰背景的企业家。在受访企业家与其人际关系中,一般而言,以共同信仰为基石的信任更能带来双方的高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