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劝诫的本质,绝不是以审判或责备的心态为动机;它常是被仁爱和慈悲推动,并且是出自真正关怀别人益处的爱心。
‘纵然我们的心责备我们,我们还可以安心,因为天主比我们的心大,他原知道一切’(若一3,20)”。
当耶稣预言自己将要面对的苦难时,被选当作教会磐石的伯多禄责备他。但耶稣却斥责回去:撒旦,退到我后面去!因为你所体会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
(弗4:29)我们应以我们的言语创造灵性的空间,多一些鼓励、接纳、肯定和赞美,少一些抱怨、要求、批评和责备。
耶稣直视伯多禄的双目,没有责备他,也没有严肃警告他说:“勿再不认我了!勿再做懦夫了!从今开始,与你的信德保持一致!”在耶稣对伯多禄的注视中,没有怨恨、没有愤怒、没有失望:只有爱。
有时,对人进行责备比没好气的、心怀怨恨的沉默更有益。有节德者明白没有什么比纠正他人更让人不舒服的了,但他也知道这是必要的;否则,就是放纵邪恶。
这种晴天霹雳的打击,如果信仰薄弱的信徒,则往往怨天尤人,责备天主不公平,天主不爱他,为什么天主给他这么大的灾祸?
刚开始听到那位教友那样说的时候,我相信了他说的话,我在心里为有那样的神父而恼火,在那一刻,我没有任何的信德,我只知道一味的责备等等,我只知道我当时的内心很复杂。
心中有天主,有天主圣神,就能随时随地光照、提醒、禁止和责备我们那不洁之心。只有对付住我们的心,那些温和、文雅、感恩、对人有益的言语就会从我们口中发出。
人们责备修士隐居说:“你在修道院里隐居,拯救自己,而忘却了友爱地为人类服务。”但是我们还要看一看究竟是谁最为友爱尽力?实际上隐居的不是我们,而是他们,然而人们看不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