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很喜欢自己的讽刺,一名法国社会学家说,法国讽刺的思维就是蔑视一切,认为反讽和批判是好事。但也许并不是所有文化都认同这种想法,这也是事实。
这也是对我们所有人的挑战:如果我们的生活不快乐,应该调整的地方也许不是去批判外在的事物,而是细查我们的内心。很有趣的是,我的研究证明内心平安最强有力的指标是人与天主的关系。
写到这里,笔者联想到二零零零年罗马册封中国圣人引发的批判活动。十三年过去了,今天回头来看当时的口诛笔伐,除了所谓履行公务职责外,实在找不出其中的任何正能量。
因此就历史学者批判的角度来看,这本小说的内容相当肤浅。持平而论,丹‧布朗宣称的事情都缺乏稳固的基础,并且错误百出。例如在第一世纪的著作中,已经清楚地陈述耶稣就是天主。
所以当你去做这样的批判的时候,我觉得不是全对,也不是全错,那还不如交给天好了。”小虫也经常会选取一般的流行音乐人不会选取的词汇,在流行歌曲里面讨论“灵魂”和“欲望”。这也跟他从小与教会的接触有关。
甚至不能原谅自己为什么总是屡犯不改,内心自我批判、不能接纳自己的这个毛病。
其简章规定本社联络国内外学者,以客观的批判精神,检讨东西文化之价值,并直接交换思想,共同努力与文化之交融及新文化之建设为宗旨。学社成立之后,组织了很多活动与研究,进行了广泛的中西文化交流。
例如,对于天主教群体中的LGBTQ+人士,天主教的立场不会动摇,但也不会批判他们,而是会发挥同理心,聆听和了解LGBTQ+信徒的挣扎,尤其要扶持当中想遵循教义的人。
面对别人的赞美,不会沾沾自喜;面对别人的批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别人的反馈,都是成长路上最好的养分。
对一套发展兼容及鼓励创见性的教育理念,它同时亦需要培养学生拥有一个长远及广阔的视野,有着一份对历史和文化欣赏和批判的认知,这样去考虑将来的发展才会是扎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