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防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信仰与金钱,这两者之间有必然或者对立的关系吗?也就是说,谈信仰一定要谈钱吗?不谈钱就不要信仰了?或者有了信仰就不要钱了?
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微博中说,我们通常说信仰带给我们幸福。心理学家发现,通过信仰所产生的情感联系:渺小个体与更高存在之间的联系,同一信仰的成员之间的联系,才是幸福的来源。同意吗?
长大以后,虽然常为儿时的幼稚哑然失笑,但对“你为什么要信教”这个严肃的问题却真的没有认真地思考过,更多的是考虑如何维系这份已得的信仰。信仰于我,就好象受托保管一件物品,做到“完璧归赵”就算完成任务。
通过十天的培训学习,我对天主的道理有了更高的认识,信仰得到升华,人生观、世界观也得到彻底改变。
他们的借口是,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之后,这已不再是罪。答(狄森神父):我有时也受诱惑地认为教会的最大错误之一,是把我们必须参加主日弥撒定为法律。
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内在,存在于觉察层面之下,很少受到审视或检查,使我们在世上倾向某些特定的方向或立场——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形塑着我们的思想、感受、行动。
我们使他们形塑一种没有具体内容的文化,一种使用哲学公式的‘液体文化’,甚至可以说是‘气泡文化’,毫无根基。我认为,我们的文化负有责任。
我们基督徒的信仰,一般在风平浪静的顺境中容易表现为虔诚,但万一遇到不可承受的突发事件或是在逆境中则可能表现为脆弱或是失落,这样的信仰实际上不能算是真正的信仰。
一个信仰神的人和一个信仰金钱的人在海上同时沉船罹难。信仰神的人说,“金钱是虚假的、毫无意义的,人一旦遭遇死亡再多的财富也没有用。”
我们为以前的传教士们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告别亲人、克服种种困难而感到震惊;更为今天我们自己的信仰冷淡而感到羞耻。难道社会真的变了吗?天地要过去,但是我的话决不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