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与传教士们的接触、学习和研究,康熙皇帝对天主教信仰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他的两首著名的诗,说明了康熙对基督救赎的深入理解。基督死清康熙功成十字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看那些文字,句句是亲友们对他肝肠寸断的怀念;看那些照片,他的音容笑貌宛在;看那些家信,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神父对信仰坚持不懈的追求。
这不起眼的几个教友,倒也在每个主日自觉地集合起来,像模像样地念经,读要理问答,学圣经,证道分享,读“信德”。特别“信德”的丰富内容,给山旮旯里闭塞的教友带来教会浓浓春意,激发了大家爱主爱人的心火。
正因为人看到在死亡时是平等的,所以,许多人就强调注重过程,追求活着的精彩。然而,如果人生的目的就是死亡,再精彩的过程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了信仰,人就会抓住任何东西当作救命草,当作自己的靠山。
在639名得主中,不信仰宗教或宗教信仰淡漠者共21人。他们主要是来自前苏联和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而信仰各种宗教的有618人。
传统的中国文化影响是如此之强,只有那些为我十分生疏的葡文街名和偶尔出现的洋人,提醒我这里还是葡萄牙殖民地统治的澳门港。展示着令人骄傲的文化遗产澳门人民对自己的古代建筑非常珍惜,处处加以保护。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愤怒。有些愤怒的积累是石破天惊的爆炸,而有些愤怒,累积久了,却是默默的悲哀。 例如对腐败官员的态度。 反腐败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腐败者的下场也足为世人之鉴。
常听到神长、教友们议论信仰冷淡的问题:有的教友常年不进堂,有的从来不祈祷,有的不领圣事,有的从不看圣经。年轻人居多,年老的也有。是什么原因?
难道我们不能克点小苦(简直不为苦),以怀念、慰藉主耶稣所受的剧苦、大苦吗?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家长为生活、为工作、甚则为个人娱乐而忽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尤其对信仰的传承。
在人生中,信仰是我们的导航,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信仰都会为我们书写美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