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言和血肉是彼此对立的事实;全能的天主圣言怎么会成了脆弱必死的人?教宗指出:答案只有一个:圣爱。
耶稣奉献自己,在与牧羊人这些被社会所忽视和以窘迫生命为记号的人相遇时,祂显示了自己的脆弱和无法自保(参阅路2:8-18);贤士们由认识祂的渴望所推动,经过长度跋涉,在一个贫穷又很普通的百姓家里找到了祂,
教宗在文告中指出:如果每个人都是我们的弟兄,更何况最脆弱的人。因此,病人必须是我们注意力的焦点,好使他们不至于感到被遗忘或遭排斥。教宗强调:人道的尺度首先从我们与受苦者的关系来衡量。
教宗方济各在此机会向大会发表书面致词,要求与会者尤其关注所论问题能对“民众,尤其是儿童和较脆弱成年人”造成的影响。
教宗提醒道,假如不深入省思有关人的课题,包括人的肉身、脆弱,以及人对无限的渴求,他建立关系的能力,那么“伦理就只剩下规则,信仰恐怕会脱离现实”。
地震等创伤事件对人的心理影响灾难的突发,在短时间内造成生命、财产的丧失,让人们很容易感受生命的脆弱,体会到世事无常,而消极的涌现生命无奈,生之无趣的消极情绪,特别是在灾难中自身受到很大的伤害。
如果我们愿意过一个真正的圣诞节,就应该默观这个记号:一个新生婴儿的脆弱,躺在那里的柔顺,裹在襁褓里的温情。天主就在那里。
阴面对天主爱的体验:自己的模式是容易焦虑、紧张,在跟主表达时,发现原来我生命中的脆弱部分与我原是一体,我需“存留”其中,体会主的接纳、认定和欣赏。祂爱我现在的样子。
教宗说:「如果一定要偏爱某个人,就请偏爱最贫穷、最脆弱的人,那些经常被歧视的人,因为他们既没有权势,也没有经济资源。」
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是一个很大的开销,晨星爱心社关注每个贫困家庭时,也没有忘记关注他们家中的孩子,积极通过网络群体为贫困家庭的孩子筹集助学金,今年已为26个贫困家庭的孩子筹集了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