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礼仪习惯源自不同民族的习尚和禀赋,包括东、西方的不同个别(地区)教会,因此罗马礼具备一种“跨区”的特质。
因为我欠天主的债太多了,……我愿意在那里期待主的应许实践,因为他决不食言,正如他在福音中所许诺的:‘有许多人要从东方和西方来,在天国里同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一起坐席。’
十二世纪中叶,西方盛传约翰王的故事。有人认为约翰王是成吉思汗未兴之前的温克汗(汗是尊称,蒙语王的意思)。温克汗原是克烈族酋长,受金封爵为王。他的侄女唆鲁忽帖尼是忽必烈的生母,有名的景教皇后。
现在一些宗教小说、宗教文学,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都不罕见,这让我很向往、也很尊重他们的表达。
由此可知天主教中文的"天主"二字,是当年西方传教士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有的两个汉字,并赋予其全新含义,借以表达其信仰中的至高全能者Deus。
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很高,而在我国,明清时代才出现资本主义城市的萌芽(如松江、宁波、泉州),19世纪后半叶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才出现近代的城市。
然而事实上从我在大学时期因为研究存在主义而对西方人文意识的基础——基督文化有所认识,尼采使我感到有必要了解他批判的到底是什么,雅斯贝尔斯使我体会到一个作家在基督宗教的遗产中可以有多么自由
比较古今中外,我们是否应该吸收西方经受了现代化洗礼而依然得以保持道德水平的信仰体系呢?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形成了一篇关于张力观念的文章。麦克林教授跟我反复讨论,诘问我为什么要强调张力呢?
他们有关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的作品,连同法律都显示了以色列民族的智慧,成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基础。
不久他完成了课程,获医学博士学位。我来,是为寻求主学医并不影响安博士利的理想,他的医学专业为他富同情心的天性提供了一条出路,也在寻找可满足他对天主深切的渴求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