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我到美国芝加哥的劳耀拉大学攻读为期三年的一个心理咨询课程。某个主日,在参与中国城所举行的中文弥撒时,见到了曾在一次研讨会上相识的陶倍玲老师。
在这期间,我一方面专注学术的研究,另一方面在周末和假期到美国芝加哥教区北部的圣雅各伯教堂服务。那时虽然我的英文不好,但教友们对我很照顾。他们对我的接纳和肯定使我体验到天主教四海一家的真正涵义。
宋玛利亚的儿子虽然正直善良,但因从小娇生惯养,所以长大后没养成好习惯,贪玩不爱念书,在成绩并不十分好的情况下,因主的恩典又顺利地走进了美国芝加哥的天主教大学,在这里,所有的专业都是A。
十年前,芝加哥的老朋友德兰送给我一本当时很火的小说——由加拿大作家威廉·杨(WilliamYoung)写的TheShack,中文译作《棚屋》,已经在国内出版。
1933年,土山湾中国牌楼又出现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世纪进步”世博会上。1939年,土山湾中国牌楼第三次露面于美国纽约举办的“明日世界”博览会上。此次世博会闭幕后,曾经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收藏。
任职于芝加哥保禄大学的沃尔夫教授夫妇(Dr.ReginaWentzelWolfe)曾经随同凯利访问过中国,这对夫妇告诉“信德”和天亚社,在多次中国之行中,凯利院牧聆听了教务长和院长们关于修院缺少神学书籍和修院陶成资料的呼声
1966年我还在蒙特娄的耶稣会初学院专务神修,朱神父当时在芝加哥罗耀拉大学攻读教育和社会心理学,刚好抽空到蒙特娄拜访,我被指派接待他两个星期。这两个星期我邀请他到我家。
(另据茱莉亚介绍,德国明爱将捐献3万欧元,一些合作伙伴如意大利的TherAsia,金邦尼修会、芝加哥华人堂区、多伦多华人堂区等的捐献亦将通过德国明爱捐助中国。)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2013年12月14日书于芝加哥)2013年9月,杨道公老师与自己的学生俞晓芳先生在研讨会期间
芝加哥天主教联合神学院圣经学副教授。她是美国东方研究、天主教圣经协会、芝加哥圣经研究协会、圣经文学学会会员。我们不应该在耶稣出生的细节上吹毛求疵,任何圣经故事,实际上都比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内容丰富得多。